觀影《盜墓筆記》:很傻很天真的吳邪,謎一樣的張起靈!
01
初接觸南派三叔是在上大學那會兒,為了在長途火車上解悶,雜書攤專門挑了一本又厚又重的懸疑類小說,拿起名字一看:《盜墓筆記》。
有懸疑,有盜墓,看起來神秘又驚悚的簡介,我拿下了它。
1-7部全部裝成了一本書,想來也是盜版,大致翻看了一下,密密麻麻的蠅頭小字,看著眼疼頭眩。
旁晚上了火車后,本想著隨意翻看個一兩頁,也就該休息了,睡一覺明天就到站。這本書也會和以前買的很多本車途雜書一樣,一回家就束之高閣。
恐怕很多抱著隨意看一眼的讀者和我當時的感覺一樣,一入盜墓,斗轉星移,恍然驚覺,時間竟已過大半,然后一發不可收拾,徹徹底底被三叔圈粉。
之前聽說,《盜墓筆記》是《鬼吹燈》的同人文,三叔以前也是個真粉,憑著一股子熱情,開創了自己的盜墓一派。
于是在三叔還沒結局之前,心癢癢的看了《鬼吹燈》。可是,至今沒有看完,不可否認,《鬼吹燈》在故事情節的構造上更加嚴謹,有頭有尾,有起有落,每本書完全可以是一個獨立的盜墓事紀。
在人物形象的設定上,有感情戲,有朋友情,有鐵三角,有笑有淚,有懼有怕,一眼看過去,每個人物都躍然紙上,活靈活現,豐富飽滿。
特別是在整個盜墓過程中,對于風水中陰陽八卦,卜算相學以及所有字咒工具的熟識度,讓人深感胸中有料。夠驚悚,夠形象,夠連環相套??墒?,我直到現在連第一步都沒有看完。
翻過頭去又大致重溫了一遍《盜墓筆記》,除了瓶邪CP感略強,人物復雜多樣,老九門神秘莫測,語言幽默,懸疑叢生外。
要情節,感覺永遠沒寫完;要盜墓史料,好像一直在插科打諢;要高潮,更是一路溫水煮青蛙,不知何起何落。 那么,一直放不下,能一遍遍的翻閱舊籍,在三叔微博底下蹲著等更新,到底是為什么呢?
后來,又陸陸續續看了很多版本的盜墓小說。那種浮躁的感覺一直都在,沒有一篇像是《盜墓筆記》一樣,讓人忘了時間忘了外在環境徹底沉入到故事中去。
細思量,最大原因就是,三叔是個坑啊。 其他故事看一篇完結一篇,盜墓筆記看一篇坑一篇,就像一頭栽進一個無底洞,下落的無聲無息,還摸不著邊際。
那么,這樣有頭沒尾故事,為什么還有如我這樣的粉緊追不舍呢? 想來想去,就只有人了!
02
其實真覺得三叔講的不是盜墓的故事,而是由一個個身份詭異又神秘的人物連串起來尋人之旅。
吳三省,王胖子,解語花等,上至老九門,下至走卒販夫都透著一股子深不可測的邪乎勁。
就連很傻很天真的小三爺吳邪,走到故事的最后,都神秘莫測起來,更別說盜墓筆記中身份成謎,武力成神,顏指與終極秘密擔當者張起靈。
所以,比起脈絡清晰,人物鮮明的其他土夫子的驚悚故事合集,《盜墓筆記》就如重重迷霧中半遮半掩的絕色傾城。
原本熟悉的人突然化作另一個人,原本陌生的人原來有那樣深的淵源和糾葛,人與人之間似近似遠,似疏似親,每個出場的人物臉上仿佛都帶了一張面具,各種煙霧彈子撩的人心急難耐,偏又始終看不到,摸不到。
很多人都說三叔恐怕自己都不知道結局是什么了?
這個說法,其實很有可能,對于寫作者來說,一個構思成一個主心骨,骨頭上又開出千絲萬縷的花來,每朵花又絲藤纏繞。
都說,寫作坑掉,是腦洞開的太大,收不回來了。
可只有真正經歷過人物創造的人才明白,故事寫到最后,筆下的人物漸漸會有了自己的思想,就像近期熱播的韓劇《W兩個世界》中漫畫主角擬人化的設定,他們會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和思維,甚至有自主的行動意識以及行進的人生軌道。
若都是樣板戲一樣固定刻畫好的人物形象,雖然言辭精彩,行為叫好,故事緊湊,但沒有靈魂如何與人產生共鳴。
書,影視,畫作,音樂等一切創作出來而展現在人面前的作品,何嘗不是閱讀與聆聽者與它們的心靈對話。
賦予書中人物角色以靈魂才是文章打動人心的終極武器。
于是,才有了在作品下堅持蹲守的我們這些書粉,因為已經與書中的人物建立了親密的心靈共情。
他們的喜怒哀樂,生死探險,以及人與人之間同進共退的革命友情,無一不緊緊牽扯著我們一路前行,一路陪伴,一路追逐。
特別是,故事中的主角擔當吳邪與張起靈。
他們一個四季溫暖,一個長年冷寂;一個眾人維護,一個背棄人世;一個很傻很天真,一個很累很宿命。
所以,即使沒有女主角,即使沒有當下熱門的言情戲,他們之間相互幫助又相互依賴的盜墓之情才會引起那么多人的瘋狂圈粉。
這本書的成功,很大原因就是在于瓶邪,很多人都沖著基情滿滿而去。
網絡同人,影視強推,衍生產品的大幅引導,就連三叔都笑言調侃自己筆下的瓶邪CP。
在言情之外,很多人喜歡給男男配對,因為特殊的喜好嗎?不盡然,男人與男人的對手戲,無論是敵對還是勾肩搭背,都奇異的散發著一種很暖又很悲的基調。
故事中,男人和女人理所應該,天作之合。可正如現實中男女交往一樣,在彼此之間,都會不自覺的展現自己更好的一面,也就是強加在自身優秀又強大的一面,無法做到盡數坦然。
這跟人的性別本能有關,自古至今,從物種進化來看,雄性有即使一敗涂地也要頂天立地的強撐本能。
所以,男女之間看到的最多是俠骨柔情,琴瑟和鳴。
而男人與男人之間就不一樣了,因為同屬性,所以不加掩飾。無論愛與恨,痛苦與掙扎,迷惘與抉擇,入圣與入魔,都展現的淋漓盡致,盡情盡興。
相比于女人親密之間的細膩與藏心,男人之間更多是豪邁瀟灑,坦蕩如砥,共情共行。
因為情感的外漏而暖意濃濃,因為前路的艱難而共度生死,因為意見的相左而快意泯恩仇。
但,瓶邪之間的感情,比起甜蜜的基情幻想,我更認同的是他們之間的患難之交。
吳邪的暖意與良善吸引者孤獨的張起靈,張起靈的孤絕與神秘又吸引著好奇心滿滿的吳邪。
他們互為彼此,互為向往,又互為依存。
他們與各自身后交織的各種復雜過往和人事關系,撐起了這部不走尋常路的《盜墓筆記》。
對于書中人物的喜歡,常常想著要是實體化就好了,起碼心中模糊的影子終于有了明確的面孔。 所幸,在最終秘密呈現前,三叔終于要趕上IP潮流影視化了。
03
14年劇版《盜墓筆記》一出來。哇,這是我心目中的吳邪。天啊擼,這完全就是張起靈嘛!
李易峰和楊洋第一次神還原了盜墓筆記中的終極CP瓶邪。
對于二次元的人物真人化,第一印象可以說是根深蒂固。
所以,近日剛上映的電影版《盜墓筆記》一出來,就遭到了很多原著黨和劇版粉的抵制。
當然,就像從蛋殼里伸出頭來看到的第一眼,此生認定,怎么可以說換就換呢?
所以,我對新版的《盜墓筆記》連預告片都沒有看過,只覺得鹿晗演吳邪?有點稚齡了,關鍵是鹿晗長得太精致了,眉眼就像個瓷娃娃,晶瑩剔透的,很天真有,但跟土里刨的盜墓者搭不上邊。
而李易峰感覺就不一樣了,就像大學里陽光爽朗的校草,既有很萌很純的學生氣,又有很呆很傻的魯莽勁兒,既有初出茅廬不怕虎的沖勁兒,又有大智若愚容納百川的良善,所以利刃一樣冰冷的張起靈才會獨獨對吳邪生出一股柔情。
拋開CP設定,其實就是踽踽獨行,又背負著沉重天責而不能肆意人生的張起靈對于心中關于溫暖與陽光的最后一點保護和向往。
對吳邪初始的幻想就是李易峰的模樣,而他也確實演繹出了書中吳邪很傻很天真的人設。
仿佛,吳邪就是李易峰,李易峰就是吳邪。
關于張起靈,劇版楊洋一襲黑衣一現身,就引起高話題關注,這哪里是演繹,活脫脫是從書里走出來的張起靈。
身份成謎,冷酷詭譎,身手不凡,總在關鍵時刻出手救場,下一秒就消失的無蹤無跡,正符合故事中冷寂決然又神秘強大的人物設定。
如果說吳邪是情節推動的主線,那么張起靈就是故事走向的引領。
他的每一步似乎都成謎,卻又步步緊逼著故事的終極秘密。
可惜的是,劇版只出了一季,故事的脈絡還未鋪開,就嘎然而止。 可是,楊洋版的張起靈無疑成為了大家心目中最貼切的存在。
所以,井柏然版的張起靈劇照一出來,大家伙傻眼了。
這么黑,這么粗曠,這么雄性荷爾蒙旺盛的滄桑又堅毅的男人,就是張起靈? 編劇還是不是三叔了,這么坑自己的角色。
明明大家心目中的張起靈,就是楊洋那樣膚白貌美,禁欲氣質十足,飛檐走壁身輕如燕,刀劍在手如花如畫般優美動人,又神秘冷漠的可遠觀不可親近的冰人,什么時候變成了一幅很MAN,男友力十足,像個堅毅果決又柔情似暖的真人一樣,會迷茫會皺眉會笑會難過會吐血,一身狼狽又耐摔耐打,打斗場面大刀闊斧,火力爆棚的糙老爺們!
可就像每個人的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書迷心中也有一萬個吳邪與張起靈。
除過故事本身各個人物的形象性格描述,誰又能說清楚如果脫離故事本身,擁有靈魂的真正吳邪與張起靈到底是個什么模樣呢?
04
應著好友之約,已過熱鬧首映的平凡下午,進了電影院。
電影一開始,就是天寒地凍的西藏之巔,老面孔裘德考帶著一堆人馬搶奪某種神秘的圣物,然后人群之中的神秘人張起靈以一敵百,接受了藏族長老們的誓死相托,被紋上了麒麟身。
相比線路復雜的盜墓小說和半截夭折的劇版,電影版確實是比較完整的一個故事脈絡。
從起靈紋身,到故人相托,九門奪刀,再結識吳邪等人,前往古國墓葬,與對手火拼,搶奪古墓鑰匙,一路過關斬將,生死一線,人心團結,共滅妖女。
比之前火爆上映的同類型題材《尋龍訣》,情劇設定,人物塑造,以及主題走向,其實單薄許多。
唯一的大場面塔木陀古國墓葬與堪比古埃及盜墓常用尸蟲絕殺,也因為鏡頭短暫和制作局限而沒有多大的驚艷之感。
唯一覺得機關設定,驚悚之境全在于初入墓葬的'迎賓殿'。
除過亂入的美女鬼和雄獅子,私以為最亮點的在于那些人偶。
似人非人,似笑非笑,眼珠撥轉,手指上下,靡靡之音,響徹空寂。
眾人迷惑,心中懼意徒生,奏樂凄美中帶著幽怨,仿佛一場遠久與今生的重逢,古國與今朝的碰撞,逝魂與生人的一場無言的對視。
驚恐有余,回味凄涼。
最搞笑的情節無疑是墓室起舞,一二三來個臥跳轉趴,輕松的音樂加上鹿晗時尚感超強的舞步,以及眾人一臉懵逼又恐懼緊張的怪異跟步,難怪連石頭臉張起靈都要發笑,這真是苦難生活加點料的最真實畫面體驗。
而這種不合時宜的輕松與懵懂前行,以及一路來笑點低劣卻每每讓同行的伙伴,以及緊張觀影的我們,在危如累卵,如履薄冰,九死一生的劍拔駑張之跡,稍微呼出一口生氣來。
而這正是影片中鹿晗版吳邪帶給我們的真實感受。
雖枷鎖加身,也保持稚子之心。
都說,這部電影是吳邪的手賤史,如果不是他過分的好奇心,很多危險可能就不會發生。
關鍵是危境之中,還不忘手指亂撥,簡直是行走的手榴彈,毫無長點心的危險意識,情況不明先上手再說,管他前身后身是如何的危險重重,魑魅魍魎。
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物走向。
吳邪本來就是一個從小耐不住性子,愛鉆研,愛鼓搗,求知欲旺盛的好奇少年。
他的一系列言行不過是沿著本性的匠人精神,一切的出發點不過是本能的行動。而正是因為這顆獨我而無他的真摯之心,才會從內而外散發出一股與危險驚怖的盜墓,格格不入而又相融相合的和諧融洽。
無欲則剛,無畏則強。
任何時候,都能在最危險的境地散發著絲絲縷縷的純善暖意,無外乎張起靈會對他另眼相看,連陪讀陪看的我們都會不禁喜歡上這樣隨時隨地點亮明燈的小暖爐,天真無邪!
張起靈帶領我們走向強大和終極,吳邪讓我們常駐暖爐,一路加護。
所以,現實中的我們不要再抱怨和郁悶,為什么我們不像人民幣那樣招人喜歡,不是因為沒有現實價值,而是我們心中卻少一股源源不斷,經久不衰的暖意融融。
冰冷和強勢令人起敬但背離人世,只有暖意才會融化于世,感染于人。
05
有了吳邪,自然少不了張起靈。
說實話,這部電影最讓我念念不忘的是井柏然版的張起靈。
正如人物介紹里所說,影版的張起靈想要給人帶來一陣滄桑又宿命的悲愴,以及為了使命堅韌不拔,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
以前看書,張起靈自始至終都是盜墓迷心中神一般不可估量的男子,他神秘又強大,美麗又魅惑,堅定而孤絕。
心中對他的刻畫更像是一個高不可攀的神圣存在,劇版楊洋的演繹更是加深了這種令人生畏又癡迷追逐的人物形象。
于是,正如那水中月,雪之影,總感覺隔著一層紗越看越不清,越看越觸不可及。 對比吳邪,他更像是杜撰出來迷惑人心的妖魅。
可電影里,他卻真正的活起來了,變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真人。
劇情里,張起靈話不多,唯一的交流與動容是與吳邪在一起的時候。
像個迷途的孩子,雖知道前行,卻不知過往,走完了這一段路,下一場卻不知何去何從,對現世的隔離冷寂,不是天生冷漠,而是無所適從。
只為了使命而活,如果沒有吳邪的強勢亂入,他生而不老不死的生命只是一場無盡無局的行尸走肉。
"我這種人,如果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不會有人發現。"
多么孤寂,多么絕望,多么死心才會說出這句話。
在這里,不得不贊一聲井柏然的演技,話里無多,全看眼殺。
雪山上的狠絕,鏡子中的迷惘,麒麟烙身的忍耐,金刀搶奪的強勢。
因少時相遇初識再見的懵懂疑惑,一路同行車上短暫溫馨的相識相交,懸崖絕壁上'悶油瓶'私心牽動的留下吳邪一人。
都讓人深感動容,這哪里是一個強大的勇者,分明是一個收斂鋒芒,小心翼翼,貼近人世的膽小鬼。
渴望而不敢求,希冀而不忍近,只盡全力殺出一條血路,護心中所暖,一路相安。
沉重的金刀在他的手底下,遇佛殺佛,遇神殺神,狠不可擋,勇而無謂。
為了維系肩上的使命,為了心中的守護,即使化作厲鬼,奉獻我身,又有何懼!
與妖女最后的對決,身負重傷,視死如歸。
樹藤入體時的眼神,明明已強弩之末,卻死而不僵,殺而不認,就算千瘡百孔,也堅毅如初。
從忍痛強撐到麒麟爆發,每一個細微的變化盡在那無言的瞳眸之中。
讓人身臨其境,心系全身。 太過悲壯而動人心魄,太過堅定而震感人心。
火龍吞噬,焰海傾覆。
高空墜落的一枚銅錢,落在掌上,攤開手,小小的沒有多大重量,卻絞扯著人生過往與人世間的最后一點牽連。
抬頭遙望,那最后一點心系也已經隨著鐵索的不斷上升安然無恙。
那么,使命已完,現世已安,這遠久而漫長的一生還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握緊銅錢,寂然一笑。
來年他日,我已身散魂滅,杳杳無蹤。 可是,起碼還有一個人知道我曾經來過。
至此,觀影結束,唯留下唏噓的感慨。
盜墓筆記的故事到底有沒有完結,那個牽引人心的終極秘密到底是什么,都不在重要了。
這本就是一場奇幻世界的人與現實世界的人,一場關于冒險,關于守護,關于執著與堅守,關于尋找自我與惺惺相惜的對話之旅。
無論是吳邪還是張起靈,他們的旅程開始過,也結束過,他們已然毫無保留的按照各自的人生軌跡和宿命約定,完成了最后的相約相守,人世太平。
所以,僅在此,致敬那個很傻很天真的吳家小邪和孤獨迷惘卻又堅如巨石的張家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