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攝影導演給我來一打兒!
電影《芳華》
《芳華》在經歷了一場轟轟烈烈、全民皆知的換檔風波后,終于在上個月的15號公映。坦率地講,最初吸引小編去電影院看的原因其實是官方海報和劇照。
海報的下方是一群年輕的文工團團員,他們無憂無慮的在水邊嬉戲,神情是一派青春洋溢的歡快。
而大幅的背景卻是一片血色中男主角林峰冷峻的側
臉。這樣的對比觸目驚心,引人深思。
在官方劇照中這種對比也有跡可循。畫面的色調變化昭示著劇情和情感的轉變。
在觀看整個電影時,這種畫面帶給人的沖擊和震撼更加強烈。布景、打光、服裝、道具、化妝、演員看得出來全部是用了心的。
尤其是攝影,很好的處理了畫面和情緒,什么時候給演員用近景、什么時候用長焦鏡頭……攝影導演帶領團隊隨機應變,為觀眾呈現出專屬于那個年代的時代芳華。
本片攝影指導
羅攀:攝影導演、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現于中國傳媒大學攝影系任教、從業十余年,廣受贊譽
生活經歷
羅攀高中畢業后并沒有馬上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學習攝影。事實上,那個時候的他或許帶著些許茫然,在一所師范學院學英語。
而兩年后快速成長的羅攀意識到學校已經沒什么可以教給他,于是果斷的退學了。退學后的他才剛剛19歲,正是無牽無掛、一往無前的年紀。
那時候他在湖北一帶四處打工,雕塑廠、高速路、摩托車維修站、廢品交易站都曾留下他的身影。白天做工,晚上便泡在當時流行的鐳攝影廳通宵達旦的看電影。
或許是幕布上一幀幀的畫面最終擊中了這個流浪的少年。這樣的狀態持續一年半后,羅攀最終考取北京電影學院學習攝影。在學校沉淀過后,一路過關斬將,并在近年聲名鵲起。
作品欣賞
《芳華》
雖然在開頭已經提過《芳華》,但是這部電影絕對值得更多的筆墨聊一聊它的攝影。
這部電影想要展現的是一代人的青春芳華,涉及到的場面或陽光、或恢弘、或殘酷……攝影師很好的拿捏了這個度,為觀眾傳遞出令人咂舌的視覺效果。
尤其是電影中關于戰爭的一段長鏡頭,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渲染了戰爭的緊張、刺激和慘烈。
《我不是潘金蓮》
《我不是潘金蓮》的方圓畫幅無疑是極富創新性的。對于羅攀本人而言,也絕對是顛覆式的挑戰。這也意味著工作難度的增加,構圖、打光、拍攝角度……全部需要重新設想。
但是這種構圖的優勢顯而易見,營造了客觀冷靜的視角,滿足了觀眾的偷窺欲。個人最喜歡電影的圓形構圖,有種古典寫意的美。
《烈日灼心》
不同于《芳華》或是《我不是潘金蓮》,《烈日灼心》有著極強的節奏感。整部影片始終保持著守密和破密之間尖銳的對抗,讓觀眾在緊張刺激中等待劇情的推進。
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視覺效果,肩扛式鏡頭的運用功不可沒。肩扛式鏡頭可以靈活的跟進電影的節奏,并且營造出電影的呼吸感。
不過如何避免鏡頭過于晃動,則是攝影師著力避免的難點。
上面對作品的分析只是淺嘗輒止。
但是能夠和馮導連續合作三部作品,這已經說明了羅攀的實力。
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更多藝術資訊及藝術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