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出走以后,孩子怎么辦?


《親愛的生活》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艾麗絲門羅--在晚年寫的最后一部短篇小說合集,本文將要分析的故事是其中第四篇小說《沙礫》的故事。這是一個現代版的《玩偶之家》,講述了“娜拉”出走以后的故事。這篇小說以兒子的視角,講述了母親追求自由與激情,在離婚之后發生的種種故事。

顯然母親沒有認清生活現實:離婚后,她堅持把姐弟倆帶在身邊,而她又沒有獨立的工作能力賺錢養家;情人尼爾是一個極沒有責任感的人,根本不會幫她照顧孩子。這就造成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最終因為母親無能無力、尼爾的自私、懦弱,造成了姐姐卡蘿溺死的慘劇。

姐姐卡蘿心心念念過去的生活,做出種種舉動,想讓母親回心轉意,最終以死的代價,讓母親意識到她追求激情的荒誕不經、尼爾的極不可靠,將母親永遠拉回到--如沙礫般硌人的--現實生活中來。

下面具體分析一下這篇小說:


尼爾是鎮上新建的夏季劇場的演員,他的處事哲學是“無論發生什么都欣然接受。一切都是禮物。”--極自由、隨意,這是吸引母親的特質。

他做表演只是為了能在自己身上發掘出什么。他大學退學,在學校里做過表演,喜歡“拋下自我,與其他人融為一體”。后來,因為“沒有更好的事情可做”,他陪朋友試戲,偶然得到了這份小鎮上的演員工作--他人生沒有目標,活的很虛幻。

他扮演的是《麥克白》里的鬼魂班柯,一個觀眾看得見的鬼魂版本。--班柯知道皇帝即將被麥克白暗殺,但他選擇冷眼旁觀,隱喻尼爾將來對卡蘿溺水,冷眼旁觀。

他原本就打算在鎮上過冬,找到了一座拖車房,得到了裝修劇院的工作,能幫他支撐到次年春天,這是他愿意考慮的最遠的未來。他熱衷于討論美國人和原子彈、越南戰爭的話題。

可以看出,尼爾是一個很沒有責任心的人,過著自認為的美式自由生活。



夏季劇場在當時是個新生事物,父母都贊成“藝術”,母親尤其積極,因為她有更多的時間。

她忙于各自為劇院的募款活動,還做志愿者。她開始變了,年輕漂亮的她,也開始像演員一樣,打扮率性、隨意。

父親是一位保險經紀,長時間出門在外。他看到母親變的那么漂亮,和劇院的人在一起那么相配,感到很驕傲。然而母親卻覺得父親“不藝術”,會在劇院朋友面前難為情。

父親發現了母親的不忠,他“哭了,一整天都在家里跟著媽媽,不讓她走出自己的視線,拒絕相信她。”而母親告訴了他一件令他感覺更糟的事,小兒子是尼爾的,她很肯定,她有記錄。

父親不哭了,他得回去工作。

妻子嫌棄丈夫的平淡,渴望激情;丈夫認清現實,放棄了。

夏天的時候,母親帶著一雙兒女和家里的小狗,離開了鎮上帶草坪的大房子,搬到了尼爾的拖車房里,就在鄉下的馬路邊上,一個沙礫坑旁邊,也許是某個房子的地基。

母親時常哈哈大笑,“因為她很高興擺脫了和鎮上那座房子有關的一切,街道,丈夫,她過去的生活。”

她也哭過,但她說“也許是這輩子第一次,真正有了活力。”她感到仿佛獲得了一次機會,她的人生重新開始了--母親開始追求理想。

她告別了那些銀器,瓷器,花園,書架上的書。現在她要生活,而不是閱讀。她把衣服留在壁櫥里,把高跟鞋留在鞋架上,把鉆戒和婚戒留在梳妝臺上,把絲綢睡衣留在抽屜里。

從文中推測,故事發生在60年代。當時婦女運動達到高峰,要求女性解放,獨立,勇敢地走向社會。母親絕然地拋棄富足的傳統家庭生活,追求自由和激情,符合當時女知識分子的理想追求。

姐弟倆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前他們住在高大的房子里,房間里貼著壁紙,現在他們睡在拖車房里,兩張很窄的上下鋪小床。

他們剛搬過去的時候,姐姐卡羅總是給弟弟說以前的房子的事,努力讓他想起過去。當他想不起來時,她就很生氣。--姐姐卡羅很懷念以前安穩的生活

小狗也變了,時不時殺死松鼠或老鼠。這讓卡羅很苦惱。尼爾開導她,說如果有一天我們都消失不見了,它必須自己照顧自己。卡羅說,她不會消失不見,她會永遠照顧它。--這段對話暗喻將來母愛的力不從心、父愛的消失不見、尼爾的見死不救。

卡羅不得不和鄉下孩子做朋友,還得和鎮上原來的朋友做些必要的解釋,中斷了正在學的游泳課。每天在路邊等她放學回家的只有小狗。弟弟沒有上幼兒園,因為媽媽沒有車。他等著卡羅放學回家和他一起玩,母親也經常和他鬧著玩。--弟弟有母親陪,卡羅的感受被母親忽視了

卡羅并非一直不斷地表現不滿,她太渴望給人留下好印象了。她喜歡別人喜歡她,攪動房間里的氣氛,讓人快樂。

冬天的時候,卡羅做了2次“惡作劇”。她把小狗藏在大衣里,早晨坐校車到學校時,她帶著小狗去鎮上原來的家里,那里離學校不遠。她把小狗放在門廊里,門廊沒有鎖。卡羅被母親盤問,“你想去和爸爸住在一起嗎?”她否認了。--卡羅太想讓母親回家了,父親依然在等母親回來。

是母親去把小狗接了回來,并告訴父親,她懷的是他的孩子,因為他們夏天離婚,冬天的時候,母親的肚子就很大了,表明孩子是離婚前懷上的。文中最后說母親生的孩子酷似父親,不像尼爾。

母親和尼爾的濃情蜜意,從夏天一直持續到冬天。直到發生了一件事,讓母親開始看清尼爾的為人。

有一天母親帶著弟弟去取信,結果發現了一只狼。她很恐慌,要求尼爾買把槍,以保護孩子們。然而,尼爾認為不必擔心。

姐姐卡羅和母親都對尼爾提出了質疑,母親甚至頭一次嘲諷尼爾,最終尼爾也沒有去買槍。

尼爾周末在家里要抽很多大麻煙,卡羅有時候會去煩他,讓他給她抽一根。有一次,他給她抽了。母親知道后,非常驚恐,但沒有吵鬧,求他下車別這樣了,卡羅的父親會把她帶走的。

尼爾對孩子們極不關心、極不在意,卡羅對現在的生活有些失望了。


圣誕節后,姐弟倆被安排每個星期六去見父親。母親每次都問他們過得好不好,當然好,但卡羅的語氣表明,那不關媽媽的事。

后來父親去了古巴度假,這讓母親驚訝又贊許。但他回來之后,得了流感,久治不愈,與孩子們的見面終止了,本應在春天恢復見面,但一直沒有。--父親有了自己的生活,拋棄了孩子們

雪一直下,沙礫坑里積滿了融化的雪水和雨水,那里成了一汪小湖。卡羅去乘校車時不得不繞著坑緣走,她問母親能不能在里面玩耍,母親說別發瘋。

母親對這個湖很緊張,認為它很深,很危險,尼爾則認為水不深,卡羅認為邊上不深。

母親讓孩子們離那個地方遠點,還認為應該讓小狗也遠離那個地方,尼爾說那不是問題,因為小狗會游泳。

母親開始經常說“媽的”,比尼爾說的還多,語氣更加惱怒。

母親認清尼爾的不負責任,她對孩子的安全很有危機感,而自己又大著肚子,對現實無能無力。所以她很惱怒。

一個星期六,尼爾躺在沙發床上抽大麻,姐弟倆看完電視,被打發到屋外,和小狗一起,四處跑跑。小狗領著他們來到沙礫坑旁邊。

過了一會,卡羅指揮弟弟去給媽媽報信,說小狗掉水里了,卡羅擔心它會淹死,她會去救它。他仿佛看見姐姐把小狗拋進水里,然后她縱身一躍,跳進水里去救它。

弟弟想著尼爾說過狗淹不死,他不理解姐姐的做法,因此沒有立即急于告訴媽媽,而是走回去,并在門口等了一會,等著接下來要發生的事。

卡羅內心的痛苦在這時達到頂點,媽媽照顧弟弟,自顧不暇,唯一愛她的父親也拋棄她了。這促使她做出了絕望的舉動,她要給媽媽證明:小狗也會淹死,尼爾是錯的,媽媽你要回到爸爸身邊;她不會拋棄小狗,爸爸媽媽也不要拋棄她。

母親在某個時刻打開了門,出于一種不祥的預感,她對尼爾大喊大叫,想讓他去就卡羅。然而尼爾只是不停的安撫她。這不是母親要的,她掙脫開他,跑出門去,尼爾只是低頭看他無助的腳趾。

母親沒有跳進水里,也沒有因此早產。在卡羅的葬禮后的10天左右,她生下了一個男孩,被服用了大量的鎮靜劑。--女兒的死亡,導致她的瘋狂。

母親不得不恢復過來,她要照顧剩余的兩個孩子。她回到劇院重操舊業,有了一份真正的工作,當上了業務經理,常年工作。--母親終于不再理想化,直面生活。

尼爾離開了,沒有出席葬禮,也沒有見新生兒,只留下一封信。新生兒很像父親,父親什么也不說,對兩個孩子一樣好。

父親認為責任不在不母親,他像母親一樣,需要重組,他得到了,現在很幸福。后悔無益。但他和第二任妻子一直沒有孩子。--父親為自己追求激情,拋棄孩子,感到內疚。

母親后來曾回到沙礫坑那里,發現那里蓋起了時髦的房子。她提起那里的房子時有一絲鄙夷。--她鄙視自己的過去。

曾經的弟弟長大了,一直糾結于姐姐的死。尼爾后來聯系了他,他決定跟生父見面弄清真相。尼爾告訴他,當時他吸了大麻,而且也不會游泳,所以沒有去救卡羅,還勸他不要自責,忘記過去,開心就好。

弟弟認清了生父尼爾不負責任的本質,從此跟他的生父再也不見,而姐姐卡羅當時跳入湖中的畫面,永遠留在了他的腦海中。


娜拉出走以后,獲得了精神世界的滿足,孩子的現實世界卻轟然倒塌。成人可以很快地適應現實世界的變化,孩子的心靈卻是脆弱的,他們不能很好的適應現實世界的變化。

娜拉只有比以前更愛孩子,更好地與孩子溝通,耐心地解釋現實世界的變化,才能讓孩子的精神世界不至于崩潰,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足夠的金錢來保障孩子的生活。

娜拉們追求理想和養育孩子之間,永遠存在“敵進我退”式的敵對關系。這讓每一個娜拉們在出走之前,都要慎重地思考--出走之后,孩子怎么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