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叔叔講作文(四)
今天,在我們在正式講作文之前,先說兩個讓我感到十分欣慰的事情。一是看到了瑞豪同學剛寫的兩篇作文,他進步之大、提高之快,是我沒想到的。先前的兩篇讀后感,就像兩只沒有吹足氣的氣球,干干癟癟的樣子,這兩篇習作豐滿的像兩只吹滿氣的氣球,不僅有艷麗的顏色,還畫著漂亮的圖案。我可以負責任地說,瑞豪同學寫作文已經入門了,下一步需要的是精雕細琢。二是我們在第二講中用作例文的,晨陽小學二年級崔家昌同學寫的《春姑娘回來了》,按我們的分析講解做了修改,參加“恒豐銀行杯”小學生作文大賽,發表在東營日報上了。希望家昌同學繼續努力,作文越寫越棒,成績越來越好。
按我原來的計劃,這一講繼續講作文的結構,現在有了瑞豪的習作,我們從多個層面重點分析一下這篇習作。下面我們一起來閱讀這篇作文(原文未做任何修改)。
電腦改變了我的生活
電腦,已是普及的一種電器,如今電腦對人們有很多作用,如:網上購物、玩游戲、利用電腦辦公等。
在我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家買了一臺電腦,我迫不及待地學會如何使用,在我的軟磨硬泡下舅舅只好教了我。
一天,我放學回家,爸爸媽媽都不在家,媽媽打電話說有事回不來了,翻蓋在鍋里,讓我吃完飯快寫作業。一扣電話,我鞋都沒來得及脫,就跑去打開電腦玩起了游戲。
玩游戲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中就過了兩個多小時。聽到開門聲的我把電源一把就跑到桌前裝作學習的樣子。媽媽一看鍋里的飯沒動,便產生了懷疑,他過來一摸電腦主機,氣憤的喊道:“劉瑞豪,就知道你自己在家不老實!以后別想玩電腦了!”以后媽媽每次出門都把電腦屋的門鎖上,然后把鑰匙拿走。
不過,就她這點小伎量(伎倆),是控制不住機智的我的。
一次晚飯后,爸媽出去散步,叫我一起去,我說要在家學習,他們兩個就嘀嘀咕咕地出門了。他們一走,我又玩性大發,翻箱倒柜,找到了備用鑰匙。我輕快地打開屋門,不過我剛打開游戲,爸媽就殺了個“回馬槍”,捉了個正著。從此以后,媽媽把電腦設置了密碼,把我和電腦判了“無期徒刑”。
自此以后,我改過自新,不再玩電腦游戲了,我開始把它用在學習上。
在一次微機課上,老師要求我們每人做一個電子課間(課件),我回家后認真研究,從網上查閱資料。最后在老爸的指導下,我的課間(課件)被老師評為優秀,還給同學們當作樣本呢!
電腦帶給我了快樂和悲傷,他改變了我的生活。事實證明,我們不能只能用電腦來玩,用它來學習,會帶給我們更多的好處和快樂。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篇習作的優點。這是一篇補充題目作文,原題是《***改變了我的生活》。這種類型的題目需要我們先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后再寫作文。這就要求我們動一下腦子,思考的方向是要弄清楚這個“***”要求我們補充什么,是人物、事件、事物,還是其他什么,出題的老師最有可能是什么意圖,這是第一步。接下來需要在符合要求的范圍內選擇自己最熟悉的一個,并且要考慮到這個“***”是如何改變我的生活的,為下一步行文提前設計好線索。當然,我們這個題目可以補充的范圍比較廣泛,習作選取的“電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但符合要求,而且很有時代感,自己也比較熟悉。這里再提供幾個題目,請大家在腦子里過一下,也叫“打腹稿”,我們叫它“腦子作文”,說的通俗一點就是:看到一個題目,想一想如果考試遇到,我會怎么寫。1、那次等待改變了我的生活;2、一個背影改變了我的生活;3、麗江之旅改變了我的生活。
這篇習作的優點不少,大的方面主要有結構完整,首尾照應,過渡自然,詳略得當,內容充實。具體講,開頭用平實的語言,定義的方法入題,簡潔明了,路子很正。結尾收束有力,總結到位,有提升主題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有了這句“電腦帶給我了快樂和悲傷,他改變了我的生活”,這不但呼應了開頭,也呼應了主題(主題這就是老師常說的中心思想)。從語言上講,能夠自覺地、較為恰當地運用成語,并且使用了俗語和反語,如“回馬槍”、“無期徒刑”、“小伎倆”等,使語言生動了不少。在敘述描寫方面,有取有舍,有詳有略,說明在材料的運用上動了腦子。例如,用“玩游戲時間過得真快”一句,把玩游戲的過程全部省略,用的很巧妙。這里舉個例子,讓大家體會一下這句的妙處。山東快書《武松趕集》中有一段描寫是這樣的:“武松練武少林寺,功夫練在八年上,這天要回家看兄長。武松他會夜行術,一哈腰,噌的一聲來到了,來到了大哥的家門上。”瑞豪這句有此神韻。
習作的另一個優點是行文鋪墊合理,過渡自然。文中記述的三件事,都有自然的過渡,使文章既有層次感,又順暢自然。行文就像走路,最好走的路不會有急彎。如這一段“在我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家買了一臺電腦,我迫不及待地學會如何使用,在我的軟磨硬泡下舅舅只好教了我”,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自然而然地引出要講述的事件。再如“不過,就她這點小伎量,是控制不住機智的我的”,“自此以后,我改過自新,不再玩電腦游戲了,我開始把它用在學習上”,這兩段也起到同樣的作用。這種自然的過渡,在寫作文中是難能可貴的,以后一定要發揚。習作中很好的運用了我們講過的方法,就是“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說了什么”。文中的語言、心理描寫也比較貼切,值得肯定。
我們總結習作的優點,目的不僅僅是表揚作者,重要的是把這些方法梳理出來、分析明白,保證能在今后的作文中能夠熟練地運用,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從主動的、有意識地運用,提升到一種習慣性的運用。
當然,我們點評作文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問題和不足,以便在平時的訓練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改正和彌補。能夠看出問題也是一種能力,而且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因為只有看出問題,我們才能去解決問題。就像寫字,我們只有看出或者說感覺到自己的字寫得不好看,才會有可能把字寫好,作文也一樣。
具體到我們這篇習作,從大的方面來講,主要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個別段落劃分過細。二是語言的口語化比較嚴重。先說第一點。自然段是由幾個意思密切相關的層次組合而成,幾個自然段可以組合成一個意義段也叫邏輯段。通俗講,自然段就是一個意思一段。注意不要段落過大,“三段式”須杜絕;也不要過小,過小就顯得“碎”了。習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能夠基本掌握段落的劃分方法,劃分也比較準確。但是,有幾個自然段應該合并,第2和第3、第5和第6、第7和第8自然段可以合并。因為這幾個過度段的目的就是引出下文,而跟在過度段后面的一段才是我們要來表現主題的內容。從邏輯關系上看,過度段只是一個層次,單獨成段好像還不夠“級別”。再說,從形式上看這樣分段就有些“碎”了。嚴格的說,雖然不能叫錯誤,但是的確是一個問題,應該在以后的寫作中注意修正。就如同一個人一樣,既要心靈美(內容充實),也要長得俊(形式完美)。
說到語言口語化的問題,這幾天我也一直在思考,有什么辦法能快速提高語言表達水平呢?這是一位初一老師的一段筆記,我們一起學習一下:“作文的語言風格有多種。但不管怎么分,無非是口語和書面語交叉,成份各占多少的問題。對于現在初一學生的寫作,除了審題,選材,構思等一系列寫作技巧的生疏之外的問題,更多的體現基本寫作語言的問題。很多學生認為寫作就是日常的說話(這也是某些大家曾經強調過的),所以拿起得筆寫文章從不注意措詞,怎么想就怎么寫,造成作文不堪一讀,明明一個成語或精要的詞語就能表述的問題,往往要通過幾句話才能說清楚。每每讀到這樣的折騰浪費漢字的文章,我心里就極不舒服。”從這位老師的筆記中,我們可以讀出幾點:一是作文語言口語化的現象并不少見。二是口語和書面語并不完全相同,平時說話的語言要寫到作文里是需要加工的。三是盡量使用成語和精要詞語來表達。四是老師看到這樣的作文,心里會極不舒服。至于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則需要我們去思考。
語言的提高確實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努力的方向應該有兩個方面,一是詞匯的積累;二是掌握一些語法知識。要想做到詞匯積累,需要我們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有針對性的訓練,同時要通過課外閱讀逐步提高。雖然語法知識不是初中教學大綱的內容,但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讓同學們掌握一些語法知識,對于提高語言水平,規范語句結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關于語法的問題,我們在今后講座中作簡要講解,這里試著修改了一下第一段:“如今,電腦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它給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像網上購物、網上轉賬、辦公自動化等,還可以利用電腦玩游戲呢。”修改的依據主要是用詞的準確性、語言的規范和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等方面,請瑞豪同學體會體會。
好了,今天就講到這里,我們改天接著聊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