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怎么就悲劇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剛進中文系的時候,我的寫作學老師是個中年婦女。面白眼利,講課時烽火雷霆沒有一句廢話。她說西方悲劇分為命運悲劇、性格悲劇和社會悲劇,莎士比亞的悲劇就是性格悲劇。當時我的腦子飛快旋轉,想起小時候看《終極一班》,辰亦儒演的那個傻逼滿嘴跑名言,說得最多的臺詞就是"Shakespeare said—"。

《哈姆雷特》是我看的第一個劇本,初讀大二,圖書館的英漢對照版,一杯摩卡硬著頭皮往下翻,連睡兩三次。醒來發現皮膚細膩,心里十分滿意,想來是我與莎翁無緣,于是果斷棄了。今年十月,理發師給我剪了一個超短的劉海。我素面朝天,我不修邊幅,我要變成一個純種意義上的學霸,腦子里全是民法刑法三國法。困時給自己泡杯釅茶,一扭頭看見湖大的理工男眼窩深陷,手里拿著一本綠皮發皺的《哈姆雷特》。心想媽的,我堂堂中文系科班出身,不能被湖大理工男打了臉。

胸小就得有腦,人美更要讀書?!豆防滋亍泛鼙。r三十八分,讀完再抬頭,湖大理工男已經不知去向。

魯迅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惫防滋氐谋瘎≌绱搜浴?/p>

故事取材于1200年的《丹麥史》,曾被大學才子派改編成流行的復仇劇,又經莎翁之筆流芳百世: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國求學,忽聞父王暴死,回國但見叔父繼位,母親改嫁新王。不久父親的鬼魂出現,告知哈姆雷特新王弒兄篡位的真相,命他為父報仇。書中描寫的正是哈姆雷特復仇的故事。

哈姆雷特的性格悲劇來源于他的優柔寡斷。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把本該快刀斬亂麻的事一拖再拖,拖到最后全都得死。劇中有很多內心獨白,講他怎么糾結怎么痛苦。當年郭沫若受《哈姆雷特》的啟發寫《屈原》,讓老屈一個人站在臺上道白三十分鐘。習慣了熱鬧戲的中國人第一次見這種套路,先是提著精神看,看一會就睡著了,睡醒了就開始罵。

按照以往的邏輯,一個背負血海深仇的王子,他爸的亡靈親自跑來告訴他老子是被人害死的,他應該在臥薪嘗膽之下一刀見血奪回大好河山啊??稍蹅冞@位王子偏不。他就想啊,這亡靈說的話可信嗎?不會是騙我的吧?我叔叔可是從小看著我長大的,跟我特別親啊,現在又娶了我媽,那簡直是親上加親,我可不能錯殺好人吶,我得試他一試!于是他就把把叔叔殺人的過程排成了一部戲,名叫《捕鼠機》。哈姆雷特的邏輯是:“如果他看戲時神色不安,就說明他真的殺了我爸。”這不是腦子進水了嗎?捕鼠必須趁其不備,此舉必然打草驚蛇。他叔叔看了戲,倘若驚魂不定怒氣難平,必然當夜就想辦法結果了他的小命。捕鼠機之后,哈姆雷特看到叔叔跪在神像面前禱告,四下無人。按說此情此景,可謂萬事俱備東風已至,再不下手更待何時?無奈經過戲劇認證之后,哈姆雷特又開始相信鬼神了,他就想啊,這壞蛋,要是這時候殺他,讓他去天堂享福,實在太便宜了,不行,我得再等等。

乍一看以上兩個行為,哈姆雷特簡直是個傻逼啊。不過存在即合理,這得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充分體會一下哈姆雷特的復雜心情。

歷史書上說,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戲劇家。文藝復興之前,大家信奉基督教,認為人有原罪,生來就得受苦,要禁欲,要懺悔,一輩子不干壞事不碰女人,死了就能進天堂。而文藝復興就是要推翻教會,不信鬼不信神,要信就信我自己。復興希臘文化,有酒就喝,有女人就睡,快活一天是一天,修個屁來世。哈姆雷特懷疑鬼魂的話,非要自己證實,實際上是當時懷疑基督教的表現。但悲劇就在于這種懷疑剛剛開始萌芽,腳下是基督教的土壤,周圍刮基督教的大風,第一批對基督教產生懷疑的人掙扎呀反抗,最后還是免不了刀下做鬼。所以哈姆雷特在證實鬼魂所言不虛之后就開始相信鬼神了,認為在禱告途中殺了這丫就等于送他上天堂,實在不劃算。所以現在的很多學者認為哈姆雷特是第一批人文主義者的典型,心懷人文理想,卻無法擺脫根深蒂固的宗教影響,最后只能死翹翹。“長子是用來犧牲的”,但正因為有了勇于犧牲的長子,才能有后面茁壯成長的次子三子四五子,文藝復興才能聲勢浩大,上帝才能被趕下神壇。這是時代對作品的影響,也是作品對時代的反哺,正是《哈姆雷特》的意義所在。前段時間讀馮唐,看到他說按十年一代把作家進行分類,還不如按其偉大作品的數量分。雖然我很喜歡馮唐,但這種觀點顯然有點蠢萌,作為迷妹我也是小臉一紅呀。

雖然哈姆雷特放過了禱告中的新王,新王可不認他這個侄子了。斬草除根永絕后患,只是機會難尋,無處下手。不過沒關系,哈姆雷特是個悲劇,你沒機會殺他,他給你創造機會啊。與母親談話時,哈姆雷特發現有人偷聽,以為是新王,一劍刺去,卻將自己小情人的父親送上了西天。新王見狀對王后說:“他是真的瘋了,留在國內是個禍患?!庇谑且凰铱齑?,一封王詔,遣哈姆雷特去英國,明里索要貢賦,實則借刀殺人。好在哈姆雷特赴英途中識破奸計,篡改詔書取道回國。

而此時哈姆雷特的情人奧菲莉亞因父親被愛人所殺,悲痛萬分投湖而死,其兄長雷歐提絲歸來,帥大軍逼宮,發誓為父報仇。此劇中雷歐提絲與哈姆雷特形成鮮明對照,前者行動力強,但魯莽妄為容易受人利用;后者行動力弱,但思維縝密能夠洞察人心。新王見雷歐提絲氣焰正盛,便告訴他是哈姆雷特殺了你爹逼死了你妹,你聽我的,劍上涂毒與他比武,你贏他則死,他贏則受我賞酒。酒里有毒,橫豎一死。

比武途中,哈姆雷特連連擊敗雷歐提絲,新王眼看不妙,便說我的好侄子,為叔感你武藝精湛,甚是欣慰,賞你一杯酒喝。哈姆雷特也沒多想,說先把酒放在旁邊,等我打完了再喝。新王正愁怎么辦呢,忽聽王后開口,說哈姆雷特比武,不宜飲酒,為娘的我代勞了吧。于是一仰頭,毒酒下肚,沒過一回合就毒發身亡了。雷歐提絲被哈姆雷特制服,突然悔不當初,把陰謀和盤托出,但此時哈姆雷特已經負傷中毒,命不久矣。

雖然最后哈姆雷特用雷歐提絲的毒劍殺了新王,完成了復仇大業,但歸根結底不是主動出擊。若不是新王先給他設套,千方百計至他于死地,陰謀暴露到雙方都無路可退的地步,我們還不知道這位王子要拖到什么時候去呢??v觀全文,因為他的拖沓,除了接受他臨終遺言的霍拉旭,凡是臺詞超過五百字的都死絕了,這復仇的代價未免太大。

哈姆雷特的悲劇來源于性格,也來源于時代。時代悲劇不可抗,個人再偉大也無法單槍匹馬與世界為敵。但性格悲劇可憑意志避免,哈姆雷特如果有點血性早就重整山河唱起了東方紅,何苦自尋死路。自知魯莽就要多思考,自知懶惰就多些勤勞,順應時代,改變自己,或許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好的事情。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第13本《哈姆雷特》——一千個人眼中的一千個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最著名的一部悲劇。...
    華華雨過天晴閱讀 747評論 0 0
  • 1.我有兩個小外甥,一個五年級,一個二年級!前幾年是大一點的打游戲,小一點的在旁邊看;前兩天回家看見小的在給大的教...
    GreatWall_Z閱讀 220評論 0 1
  • 〈月亮〉 他的命運注定悲愴 無人體會無人能懂 〈盜馬人〉 走過最多的路是墳墓 吻過最多的嘴唇是水 〈村莊〉 年邁的...
    賈sir先生閱讀 111評論 0 1
  • 迎來今天的時候 因為沒有看到22號的太陽 失眠的醉意似乎也被這皚皚的雪了了 大概是缺少了句「晚安」 昨夜我經歷了最...
    壹七閱讀 484評論 4 6
  • 每日復盤 Objective 你對今天學的記得什么? 做優秀微商十一法則,怎么和微信好友聊天,怎么發朋友圈 Ref...
    SunflowerRyis閱讀 19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