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塵埃落定,很多欣喜的朋友通過了復試,繼續進修的日子指日可待,大多現在沒什么事干,寫寫畢業論文,備備畢業旅行。
我嘛,一句歌詞唱的好:“一切不過是從頭再來哎~”
考完試當晚,我拿起手機拜托父母可以早點接我回去,口上說讓他們不必著急,得空就行。
意料之外,第二天大清早便來了學校。
百感交集,五味雜陳,我期待家中的生活可以帶來些許安慰。
終于回到家,所有私心雜念統統拋掉,一天一天平淡中度過。
拿回來的書,翻不了幾頁,有預感是要重來,可使不上勁兒,沒有盼頭與動力。
再追溯到幾個月前,一日朋友約吃飯,本想拒絕,但實在狀態不在學習上,復習出不來了效果,吃個飯,順便問問彼此近況。
在回校的路上,她勸道:“你還是放松放松,太緊張了?!?/p>
“哈哈,我是那種心態不好的人嗎?”我反問。
“你把吃飯的一次性盤子都撕了好嗎?!?/p>
嘴上說不是,身體的反應卻很誠實。
一語中的,從那時便有預示。
一整個寒假我沒有想其他的事情,考完的那一刻我知道我是考不上的,學校與專業,就連父母也是最后才告訴他們的,尤其是他們得知我報考的專業只錄取一人時,更是差異,紛紛說當初若是知道,絕不會讓我做出如此選擇,我太過冒險。
現在想想,不得不承認是的,我以為的經濟學更多是直覺上的認知,滿懷一腔熱血卻只是在重復書本知識,不知思考與反思,原本薄弱的數學基礎更加致命,加劇結果到來。
“試考完了,誠謝各位的靠前祝福,恕不能一一回復。時至今日,當被痛擊方醒,仍有諸多不足是往日未曾覺也,哉矣哉矣,勝敗乃兵家常事,大俠請重新來過。”朋友的問候總要有答復的,所以用這寥寥數語以作回復,也是對我自己的回復。
會不會比較慘的,不是落底,而是孤身前進的時候,沒有個傾訴的對象,依稀間,父母的身影朦朦朧朧,摯友的言語不可名狀。時間可以幫助我消化過往,但會讓過往鐫刻在心頭,難以磨滅。
柔軟的床,24小時熱水的家,清晨陽光灑在陽臺,照亮我迷糊的雙眼,把玩手機,沒有學習,沒有工作,在網絡中消遣我尚好的青春。
還是做些事吧,不然太過墮落。
我會些什么?寫作嗎?吉他嗎?突然想起曉晨曾問我:“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你覺得你的天賦就在寫作和吉他上,如果沒有在這兩樣東西上付出你的努力,更進一步,沒有在這兩樣東西上收獲夢想,那就真的是自甘墮落?!?/p>
隱約記得第一把D型吉他,第二把缺角電箱,第三把手工全單,三把加起來的價格,夠交四年的學費了,可謂大手筆,我問爸和媽好奇為什么如此支持我在這一方面。
“因為你喜歡啊,你從小到大也沒什么愛好,這么難得的機會,為什么不支持你呢?而且我們相信這是你一生的財富,是別的東西無法帶給你的。”
“可我沒考上啊。”
爸只是笑笑,換媽來回答:
“沒考上的話,你要是想再考,你就去考,不要想其他的,我和你爸從未想著你早早工作掙錢,咱家還是能供起你的。”
我抿了抿嘴唇:“不怕別人說你們家孩子這么大了還不工作,說我是個啃老好吃懶做之人嗎?”
接下來的回答是我無論如何沒想到:
“管別人干什么?媽才不在乎!況且私心說來,你要是可以一直上著學,你爸你媽還會感覺仍年輕著哩,你不在身邊便想著你只是上學去了,放假就回來。”
適才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