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陪玩才能讓孩子更聰明??

  • 寶寶現在16個月,早教提上了日程,最近在讀早教、育兒方面的書籍,這本書的很多觀念挺不錯的。

  • 比如這個觀念:玩很重要,玩是孩子的學習方式,也是孩子的工作,更是孩子和這個世界連接的渠道。

  • 那么家長如何正確的陪孩子玩?

  • 和孩子玩就是父母走進孩子的內心的通道。玩是孩子發出的邀請,讓父母去她的家做客,做客的基本禮儀就是要接受主人的要求,要客隨主便,但很多父母的陪玩方式是不請自來,攻城略地。

  • 第一條:永遠不要先想著教,先確保孩子內心的大門愿意對我們敞開

  • 第二條:玩要最大可能多樣化

對學齡前的兒童來說,玩的內容一定要多樣化,要動靜結合,收放自如。孩子的天性會有偏好,因此父母更要有意識地進行平衡。
對于喜靜的孩子,多帶他們出去玩,多和孩子瘋玩,保證每天都有一定時間的室外活動;
對于愛動的孩子,要有意識的幫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要有時間讀繪本,玩拼圖,這些互動讓他有機會靜下來;
喜歡拼圖的孩子,通常思維能力發展比較好,家長要考慮他的想象力是否有所欠缺;
愛好玩積木的孩子,通常空間感比較好,家長要看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如何。
玩只是一種手段,我們養育孩子的最終目標是打造一個全面的人,而全面的人一定要從全面的孩子開始成長的,千萬不要因為父母自己的偏好,而人為給孩子設置短板

  • 第三條:玩要有社交環境

小孩子的不合群、不聽從指令、容易暴怒,都是因為孩子從小的玩耍環境沒有創造足夠多的社交體驗,目的是通過玩讓孩子學會和同齡孩子互動

一般來說,一歲半以后的孩子開始意識到同齡孩子的存在,盡管互動不多,但會愿意讓同齡孩子待在身邊,然后各玩各的。這時,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多創造條件,讓孩子體驗和其他人在一起舒服的感覺。孩子社交能力發展的第一步,就是累積和人在一起舒服的體驗。

孩子兩歲后,父母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協同合作的游戲。比如,邀請一些孩子共同在一張白紙上作畫,大家雖然各過各的,但是共同使用放在中間的顏料,這就是分享的雛形。再比如,引導幾個孩子一起玩“紅燈停、綠燈行”的游戲,來學習服從指令。

總結:這些東西看上去似乎孩子沒學到什么,但這些社交能力對于孩子今后的發展有著長遠的影響,讓孩子成為一個社會人,是育兒的一大關鍵

  • 對于普通父母,怎么確保自己將在養育孩子時不會走偏呢?
    其實很簡單,只要時刻記住以下三點就可以:

1、我們在培養一個多維度的人,而不是生產一個達到一定標準的商品,所以以培養全面的孩子為標準。

2、我們在培養一個獨立的人,而不是會語言、數學、顏色的學習機器,所以以培養社會的孩子為標準。

3、最關鍵的是,玩首先是有趣、無壓力、輕松的,這是親子關系的紐帶,親子關系是1,親子啟蒙是0,沒有前面的1,所有的啟蒙都將是0

《跟早教專家學兒童潛能開發》讀書感想2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