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楷模精神凝聚前行力量
我們的時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一面面鮮艷的旗幟不斷涌現,扎根邊疆教育事業的張桂梅、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的黃文秀以及排雷英雄杜富國等時代楷模,他們以對黨的無比忠誠、對國家的深沉摯愛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把心血和汗水傾注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展現了彌足珍貴的奮斗精神。
《高山清渠》以“七一勛章”獲得者、“時代楷?!?、全國道德模范、遵義市播州區草王壩村黨支書黃大發為原型創作,講述了大發書記帶領群眾開鑿生命渠、開創幸福路的故事。
該劇講述了“當代愚公”黃大發戰天斗地,帶領村民開鑿絕壁天渠,改變草王壩落后面貌的故事。劇中,黃大發一句“認命,我就不是黃大發”擲地有聲,在轟轟烈烈的時代,做出了最轟轟烈烈的舉動。
為了鑿山修渠引水,只有小學文化的黃大發從基礎開始苦學水利知識,不顧危險帶頭用繩索懸在峭壁上作業。在他“拿命換水”的誓言帶動下,村民們跟著黃大發一錘錘鑿、一釬釬撬,在崇山峻嶺間創造著愚公移山的現代奇跡。1995年,一條跨越三重大山、十多個村民小組,總長9400米的水渠全線貫通。黃大發帶領村民歷經36年的不懈努力,終于讓清澈的山泉水源源不斷地流進草王壩村的田間地頭,徹底告別了“滴水貴如油”的歷史。
“當代愚公”黃大發之所以成為“時代楷?!?,靠的是愚公移山的豪情壯志,用鋤頭、鋼釬、鐵錘和雙手,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黃大發不僅帶領群眾在絕壁上鑿出一條 “生命渠”,走上了致富路,而且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基層優秀共產黨員的實干擔當。無數實踐證明,要發展必須要實干,要在實踐中扛起責任擔當,在實干中鍛打淬煉成剛。
《高山清渠》再現黃大發老支書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堅定信念,百折不撓、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詮釋一名基層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于擔當的優良作風。表現了勞動人民的信心和毅力,改造自然的雄偉氣魄及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一個時代需要英雄,他們是時代的楷模,也是我們中的平凡人,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往往是十幾年如一日,讓我們為他們歌頌,贊揚時代楷模,致敬時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