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豐實驗初中和大豐城東實驗初中的初一語文同課異構,頗有點兩所學校青年教師打擂臺的意味。剛才聽的兩節課,我個人覺得都很成功。兩節課均能關注到文本表現出的生命成長的主題,也體現了對自身生命成長的迫切期待。
?????? 先說說城東黃老師的課。黃老師很是親和,笑容可掬。課堂洋溢著青春的朝氣和生命成長的氣息,這既與黃老師的年齡有關,也與文本中著力渲染的成長主題相契合。尤其是在問題設計上先讓學生自讀,接著根據小標題概括男子漢特征,然后體味作者的寫作用意,再體會情感和用詞。這樣的設計貼近學生心理特征,降低了起點,由淺入深,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整個課堂如行云流水,流轉自如,學生的回答人數和有效答問率都很令人滿意。
?
? ? ? ? ? 實驗初中袁老師的課堂比較圓融。在不著痕跡和不動聲色中就很好的達成了課堂目標。在選取教學內容上,可以看出袁老師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我們印象中男子漢的特點——我們家這個男子漢的特點——我們家這個男子漢身上寄托了“我”怎樣的情懷。這樣的一個流程推進和內容解析,讓學生從一般到個別,又從個別上升到一般,思維的訓練達到了很好的成效。某些問題設置,如體會我們家的這個“男子漢”的形象和詞語替換的表達效果比較,有很大的思維空間,讓人徘徊其間,美不勝收。
?
? ? ? ? 可以說,圍繞文本的生命成長主題,從課堂內容的選擇以及方式的呈現,從教學目標的達成這些方面,這兩節課都是非常成功的。
?
? ? ? ? 兩節課上都關注到了“我”對食物的要求,比如棒冰能吃嗎?肉湯可以嗎?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似乎沒有弄清,不僅學生沒有弄清,老師恐怕也沒有弄清。那就是本文其他地方的內容寫獨立、堅強等,一眼便能看出與我們熟悉與理解的男子漢性格密切相關。那么這里寫吃的欲望是不是跑題了呢?在談對男子漢的認識時,師生似乎都沒有意識到男子漢與能吃有什么聯系。那么,寫吃,寫對食物的要求究竟和男子漢特點有沒有關系呢?這個問題不弄清楚,這堂課就感覺沒有上到位。說實在的,我從第一次上這個課文起,心里就埋下了這個疑問。最近我和初二的同學一起讀《水滸》,我才豁然開朗。《水滸》里一個個好漢形象讓我想到:好漢就是男人中的男人,男子漢中的男子漢,可以集中代表我們民族對男子漢的傳統認知。你看看,《水滸》里那些著名的好漢,哪個不是對食物抱有濃厚的興趣。李逵自不待說,這個變態的好漢,他連黃文炳和李鬼的人肉都吃得有滋有味。你看作者最欣賞的魯智深吧,你不讓他喝酒吃肉,他就要鬧,就要打人,當然喝了沒吃,心里不痛快,他還是要鬧,醉打山門就是這樣的。比如武松,他出場的時候是柴進好酒好肉款待宋江,他不在受邀之列,于是很郁悶,偏偏這時宋江從他跟前經過,不小心碰著了他烤火燒炭的鏟子,一腔氣沒處撒的武二郎揪住宋江便要打。在“景陽岡打虎”一節中,武松進了酒店,坐下就招呼酒家“快把酒來吃”,接著又讓酒家“(熟牛肉)好的便切二三斤來吃”,他在景陽岡那個“三碗不過岡”的店里喝了15碗酒,吃了不少于4斤牛肉。而且武松為著張青、孫二娘夫婦對他好酒好菜恭敬著,不僅盡釋前嫌(孫二娘本來要把大漢武松做成人肉包子),還和菜園子張青結拜成了兄弟。后面的施恩也是如法炮制,對武松酒飯恭敬,快意恩仇的武松為了報答施恩的“情意”,幫他醉打蔣門神,奪回快活林,并因此得罪了張都監他們,以致最后成了殺人狂人。有人把水滸的好漢特征概括成八個字——吃肉喝酒,殺人放火。還有人給以水滸英雄為代表的江湖好漢的生活狀況做了理想化的概括: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銀。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深諳中國古代文化的王安憶把姨侄對食物的特殊興趣當做他男子漢的一大特征來寫,是很有道理的。只是這個道理不講不明白,講出來還很有意思。
?
? ? ? ? 兩節課都涉及到小標題的替換——從文中找出小男子漢的一句話來替換標題。這個創意最早源自黃厚江先生,孩子們對此問題也是興味盎然。不過我還是覺得在這個問題上兩節課都留下了遺憾。用人物對話來做小標題,確實是很生動的,它可以一線穿珠,拎起整個情節,還可以形象地展示人物特征。但是,作為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的作家王安憶為什么偏偏不采用人物語言做小標題呢。在眾多的可能中,作者選擇了似乎比較呆板的概括性詞句作為小標題,這是為何呢?我覺得雖然大多數小標題可以替換成人物的語言,但是有些小標題替換后就會顯得非常勉強,尤其是最后一個,總讓人覺得是為了替換而替換的,所以作者棄用人物語言作小標題,應該是追求準確、凝練的內在要求使然。
?
? ? ? ? 看到兩節課的課堂上呈現出的生命氣息,讓人很舒心。期待我們的青年老師迅速地成長起來,而青年老師的成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努力地獨立研析和解讀文本。有了自己獨特思考的課堂才更具生命活力,更有力度、厚度與溫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