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是如何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們今天要聊的話題是:保險是如何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保監會的廣告“保險讓生活更美好”,就是告訴我們,有了保險,生活會變得更美好。保險可以改變生活,也必定改變我們的生活。

有保險和沒保險的人生看起來差不多,其實是絕對不一樣的。不發生風險,有沒有保險,看不出來有什么太大的區別,甚至有保險的人有交保費的壓力;沒有保險的人,金錢可以挪作他用,也許讓生活過得更好。

其實兩種人的心情是完全不一樣的。有保險的人,一切盡在掌握,“心無掛礙,無有恐怖”,生活在祥和與安寧當中;沒有保險的人看起來一切正常,但一想起將來要面對的各種可能的情況,因為沒有準備好,多少有些擔憂和恐懼。而發生了風險,有沒有保險,瞬間就是冰火兩重天。有保險的人在絕望之余可以看到希望,也許有機會渡過難關;沒有保險的人,如果沒有充分的儲蓄做儲備,也許就會一蹶不振,從此陷入絕望。

當然,我們行業內的許多伙伴也愿意轉發另外一句話,說“保險不能改變生活,卻可以防止生活被改變”,這句話和保監會的廣告“保險讓生活更美好”,絕對是矛盾的。因為更美好,就是變化的意思。當然,從某種視角來講,這句話也是有些道理的。買了保險,沒有事的時候,看起來日子還是要照常過,沒有太大的變化,但發生了風險,有了足夠的保險,生活狀況不會惡化,這就叫做防止生活被改變。

其實,這個概念僅限于經濟的層面,報銷型的保險。比如,生病了,恢復了,醫療費都報銷了,一切又恢復正常,好像啥都沒變。但是放大了看,如果我們得的是重大疾病,醫療費都報銷了,保險公司又賠了一大筆錢,可以還上房貸,可以換換車子,其實生活就變得比原來更美好了。如果是住院津貼保險,住院了不但沒花自己錢,還有盈余,這也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起碼在心情上是這樣的。

說到這里,我們必須得承認保險一定會讓生活改變得更美好。保險對生活最大的改變就是改變了我們的思想,改變了我們的心境。從拒絕保險到接受保險,這就是巨大的改變。從得過且過地生活到積極地規劃未來;從聽天由命到主動把握命運;從忽略責任到主動承擔責任;從漠視風險到正視風險;從忌諱談論生死到主動接受人生的無常;從重物輕人到珍愛生命,這些難道不都是巨大的改變嗎?更為關鍵是,保險隨時都可以改變我們的心境,改變我們的心態。

有一種保險叫航空延誤險,可以主動購買,也可以用比較高端的信用卡在指定的渠道刷卡購買機票,就會自動擁有這樣的保險。一般在飛機晚點超過兩個小時以后,就可以申請理賠。我一直都有這樣的保險,但以前沒有在意,沒有申請過理賠。今年晚點的次數比較多,我就想起來這份保險,就嘗試著去申請理賠。搞明白了流程,賠了幾次之后,再遇到飛機晚點,心情就變得不那么急躁了,甚至希望多晚一會兒,晚夠兩個小時可以申請理賠。飛機晚點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是晚點了有錢賠,就把壞事變成好事,心情就會好許多了。

同樣的道理,生病了,住院了,本來是個壞事情,心情也不會太好。但是有足夠的保險,醫療費都報銷了,甚至有住院津貼,想一想,權當是體檢療養,趁機好好休息一下。如果花的錢是自己的,心情一定不會好,但如果有保險負責,我們真的可以想得開,放得下。這就是為什么老干部比較長壽,因為他們花公款住院,永遠不著急出院,權當是療養;為什么窮人短命,因為花自己錢,舍不得住院,甚至提前出院,甚至不住院,所以離開得就會早。

發生了的車禍,自己的愛車撞了,本來是壞事情,但雙方都有保險,想一想誰撞不是撞,早晚都是撞,那個保險杠子早就傷痕累累,這次撞碎了,正好換新的,還不花自己錢,心情瞬間就會好許多。

大家還記得那張一家六口在著火的房子前面合影留念的照片嗎?我總結說:買了足夠保險的房子,能住是咱家的,一旦燒了就是保險公司的;買了足夠保險的車子,能開是咱的,一撞了就是保險公司的;買了足夠保險的人,健康的時候是咱的,生病了就是保險公司的。

保險的魅力就是瞬間轉移所有權,好的時候歸我們用,一旦出事了、破損了,就由保險公司來賠,讓我們在絕望的時候看到希望,還可以改變我們的心情,改變我們的心理狀態。

保險的作用,就是把悲劇變成喜劇,把意外變成驚喜,把斷續的人生變成連續的人生,讓我們在絕望的時候看到人生的希望。

當然,我們必須強調任何風險事故都不是保險造成的。而保險的作用,就是把風險事故帶來的負面效應,盡量地對沖掉,讓我們的人生更有彈性,這就是保險如何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轉自《王辰課堂》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