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很喜歡姐姐抄錄本上的一首詩:
新月彎彎,像一條小船。
我乘船歸去,
越過萬水千山。
花香,月暖,
故鄉正是春天。
你睡著了嗎?
我在你夢中靠岸。
那時不知這其中的個別滋味,不知這其中的濃濃思念與眷戀,只是懵懂的覺得詩的意境很美,想象著一個美麗的女孩子乘著小船越過萬水千山在夢中與另一個她或他相遇,這該是多好的際緣啊!小時候覺得相遇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與遇到的人有過美好的經歷,留下深刻的記憶,也算是為生命的空白添了色彩了,所以那時膽子很大,總是在不斷的嘗試,做自己愛做的事,偶爾因為創新迸發出的火花,還能得到夸獎,從而沾沾自喜,小時候也很執著,老師的話就是圣旨,趴在鋪滿書本的床上,細細構思,填滿作文的紙張,期待因為出色被表揚心里充滿蜜糖;那時候只知遇見的美,還沒有嘗過離別思念的苦。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說的就是那時吧。
初嘗離別的苦是結束了美好的小學時光,告別家人,和小伙伴離家念初中,住在陌生的房子,結識了不同的人,雖然夜晚昏黃的燈光總想讓人去眺望家的方向,雖然同學之間的差距總想讓人遮蔽倔強的鋒芒,但依然有陪伴的人在身旁,讓自己更坦蕩,堅信是金子總會發光,于是選擇倔強,用努力去創造屬于自己的輝煌。
岔路口,分別,朋友,你去何方?
中考后,我們又走向了不同方向,于是一個人提著行囊,邁向另個三年時光。認識新的面龐,嬉笑;面對不及格時,驚慌;生病時,同學相助;迷茫時,眺望遠方。這三年,與老寧斗智斗勇,無所不防,與同學徹夜瘋狂,挑燈食堂,當情竇敲開心房,選擇避讓,當高考成績公布時,依舊堅強,所以說,有一段時光叫拾光。
岔路口,分別,自己,會在何方?
當大學寢室的床鋪滿行囊,又一個故事的鋪子又要開張,故事不會激情蕩漾,也會細水流長。胃液起早去食堂,財源寫作起筆忙,小哥cos故事黃,小一抬水要躲光,阿敏健身去操場,小崔被追很驚慌,赫赫學辦事業強,微微睡覺會夢鄉。無憂無慮,沒心沒肺,直至大四時慌,這時才是真正的迷茫,從孩子過渡成大人模樣,步入職場,各自奔向遠方,才知道,未來,不遠,就在前方。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說的就是現在了。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句話:長大的過程,就是不斷與人分別的過程,我們從不懂到懂一一體會,即使每次的分離都格外感傷,卻又會在號角吹響時重新啟航,雖然很多人有自己的判斷,也都在糾結、不安中彷徨,社會中總有一個位置讓我們去爭去搶,只是我們是迷路羔羊,還未找到路的方向。
生命中每次的分別都會有新的遇見,就這樣告別青春走向職場,去遇見未知的自己,遇見更多的人,這時在路口,就像《一個人的歌》的歌詞那樣:
熟悉的路口 一個人 呆站著
落寞一瞬間涌上心頭 不停騷動
如影隨形 那往日的歡活
……
我們總是在現在更懷念過去,懷念青春,是因為過去的不管是好是壞,都已經過去了,現在都會覺得很美好,而未來不可預測,在前行時就多了一絲忐忑。私以為時間不可琢磨,細想之下,它使多少舊時光蹉跎,所以,從現在到未來,和時間比靈活,看誰會做的更多。
在岔路口分別,未來,我想對你說:下個路口見!
發表此文時,微微總笑又要踏上新的征程,祝愿自己,一切安好,也祝愿大家都心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