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河北省博物院游記

? 在劉先生的提醒下,本無處安放的周六上午就滿滿地塞在了博物院了,呃呃,很高大上吧,不是博物館哦,才升的級。此刻,我們在河北梆子的展廳里,婆婆在如癡如醉地聽演出,閨女在和小朋友們跑來跑去欣賞這些華服兵器。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臺下座無虛席,都是老年人,臺上的老藝術(shù)家們嗓子真亮啊,斯琴管弦,胡琴笙簫,和在一起原來這么扣人心弦,這么優(yōu)美。雖然聽不清曲詞,但是看到邊上的字幕提醒,也能理解這些戲文的意思。感覺很震撼,這得多少個年華的功夫才能有這樣的唱腔,這樣的實力。

? 感謝今天早晨做出的決定。當初只知道這里有個河北梆子的展廳,并不知道居然有真的演出。與這樣的藝術(shù)盛宴不期而遇,真是一件快事。要不,作為一個忙碌的80后,我哪有靜下心來聽場戲曲的心思?頂多是擠點時間看場電影,大可能出來后還會抱怨幾聲而已。所以,這是一個美妙的周六確認無疑。

婆婆說,河北梆子好聽的很,也難唱的很。果不其然,這樣亮堂的嗓門,平日里在練習上,保護上,沒有少下功夫吧。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還有他們在演出時的投入,也只有數(shù)十年的熱愛才能支持吧。

我看到了臺上不再年輕的演員們,臺下更老的觀眾們。臺下的叔叔阿姨聽的真是投入,有的還輕輕地隨唱詞哼著。一區(qū)結(jié)束,大家虔誠地鼓掌,真心的滿足。這些老人們沒有智能手機,很少有人照相發(fā)個朋友圈吧,他們是真的聽在心里的,而非要曬自己干了點什么與眾不同吧。

問題是,我這樣的所謂年輕人,匆忙之下不會去接觸這些藝術(shù)。那么,再過十年,二十年,等他們都老去,還會有人記得這些美麗的戲文,華麗的服飾,悠揚的唱腔嗎?還會記得這些曾燦爛的文化嗎?還會知道什么是“票友”的含義嗎?

很可能不知道了吧。我們會說,生活這么忙,哪有時間啊,哪有心情啊。是的,我們被生活綁架了,或者,我們把自己綁架了。我們以快,忙為借口,根本不能靜下來聽聽這也許幾分鐘才唱完一句的戲文!

到那個時候,我們也許只有在博物館才能再看到這些吧。如果孩子問我們這是什么,我們該如何給孩子一個交代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