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棒!

高中和圖書館的淵源,高三借過王小波的《白銀時代》結果在歷史課上看被班主任逮住,讓我抄了一整本;還有一件就是高一借了一本今何在的《悟空傳》(當然也被收掉了),至今印象頗深。

圖片發自簡書App

讀這本書的時候,完全沒注意到有什么愛情故事,唯一有印象的好像只有唐僧和一條魚什么的。所以對電影有點吐槽……

絕對的統治階級:天神。天神定義的魔:猴子和他幾個兄弟。猴子是一個天石,獨立于三界,因此他是天神眼中的異數,誰都想治它。

但是猴子不服,一次次的抗爭又一次次被打倒是這本書的矛盾之處。“天要壓我,劈開那天,地要撓我,踏碎這地。”就是這一份不服,注定他要和“正統”勢不兩立。實質就是不同階級間的斗爭,不過把孫悟空一個人當做一群人的敵人未免太專制。這種不允許任何不可控因素出現的想法,說明壓迫已經到了極致(當然了有一點負能量)。

可誰讓他們遇到孫悟空,這顆靈石猴!天生不被任何人束縛,他可以笑,可以不滅,可以嘲笑天庭,所以他的存在對于天神階級來說就是一種威脅。原著里面,沒有人可以消滅猴子。于是神仙想了個辦法,他們讓猴子失憶戴上金箍壓在五指山下,還出了個餿主意,讓他和唐僧去取經,順道殺死昔日的兄弟牛魔王一行人(平天大圣牛魔王最后委屈地被猴子敲死,不過是站著死的,他到底沒有背叛昔日的猴子,沒有向天庭低頭)。你們知道給猴子定的最后殺死的目標是誰?完成這個任務就封他為佛,一個沒有什么用的斗戰勝佛。最后的目標:殺死“齊天大圣”……

所以說原著是個悲劇,一方面強調了孫悟空永不低頭的性格,一方面又闡述了殘忍的鎮壓,最后神仙皆大歡喜。不服,抗爭,拼死,疑惑,無力,猶豫,忘記,死亡。一步步的心理轉變,向我們描述了一個西游記的悲劇。看書的時候,我們都是一只猴子,能夠體會到它的煎熬。不過不同的是,我們都只是肉體凡胎,根本沒有執著下去的資本,早早地就被規定同化好了,也好,起碼不用被排擠,不用滅人性,或許已經滅了,誰知道呢?。“我走的再遠,也走不出那片天嗎?”

“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翻了翻語錄突然發現這句對我影響最深,到了后來竟然成為了我的生活態度,盡管我完全不記得為什么,今天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本書對我后來的影響這么大。有時候哪怕結局悲觀甚至注定失敗,我也想按照我的心走一趟,最起碼我不會后悔,因為我經歷過愛過!所以至今我從不后悔我做過的任意一件事,無此無以成我。這種不撞南墻不回頭的性格在相當一段時間里面讓我以為自己有自虐傾向,明明不是個好結果,卻一點不后悔還挺樂意。他們哪里明白,對于我來說,只要選擇了,便要承擔,要釋懷,要好好體會,要為任性驕傲!

電影不一樣,它是一種浪漫形式,加入了各種愛情,各種歡喜,猴子最終向天庭揮出了那一棒,天地動容,諸神消散。“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一氣呵成的霸氣令我好生羨慕。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不過在電影院里我不是這么想的,最觸動我的是孫悟空被鎖在天牢底層后還不低頭,不愿死去。天尊讓阿紫去說服他。

“你終于來了。”粘稠的血像一根短繩從猴子嘴角流出,他用僅有的力氣問她。

久別重逢,我以為她會沖過去抱著他,有說不完的話。

可是重回天庭的阿紫,面無表情,冷冷的說了一句:“你就是想和我說這個?”

我可以體會到她的冷漠和孫悟空當時的絕望,支撐他活著的唯一信念沒了,什么都沒了。他化成了一堆炭,對這個世界徹底失望。

我不明白阿紫出于什么理由這么無情,因為她是神?哪有什么神?她寧愿相信她娘的一面之辭,也不愿意相信孫悟空,冷言相向甚至要消滅他。從阿紫的角度無可厚非是嗎?那么從猴子的角度呢?有人想過那個冥頑不靈的呆猴子,就活該嗎?事在人為,哪怕再說一次我不服,否則未免有些無情。

這些大概就是我今天,哦不,是昨天重溫悟空傳的感受。至于說說里猴子出復活甲偷水晶的言論純屬調侃,不要放在心上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