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學學的是教育,畢業后在學校當了半年老師,便開始轉行,換工作到了一家互聯網公司。目前在一家創業公司擔任產品設計師一職。
雖說互聯網行業門檻低,大多數從業人員此前在學校念的專業并非跟這個有關,很多有志青年邁入此列,想在這魚龍混雜、瞬息萬變的行業站穩腳跟。
由于沒有任何工作背景和實習經驗,加上全新的行業,我在這家公司從最簡單的事情學起,經歷一年多后,當我準備轉行做產品設計師時,看了大量的專業書籍和博客,模仿各種網站畫了很多設計稿,前后經歷幾個月,終于轉行成功。
而開始成為產品設計師之后,遇到的從未涉足過的事情越來越多,**工作時并沒有人能教你什么,需要靠自己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然后不斷犯錯,慢慢做的有模有樣。 **
所以,在工作的這一段時間,我慢慢領悟到,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便是自學能力。
而后便研究了一些大牛的學習方法,整理了一些不錯且適合自己的方法,大致如下:
第一個階段:模仿+反復練習
我們每個人小時候從不會拿筆,到學習寫字、畫畫,都是通過反復書寫、臨摹,慢慢能寫越來越多的字,寫的越來越美觀,畫的畫也從『抽象、豪邁』的線條變得『具象』。而長大后,模仿的這種技能好像使用的更少的,很多人沒辦法像小時候那樣沉下心來學習新的東西,或者覺得模仿本身就『丟人』。
其實模仿是通過練習和臨摹,掌握最基礎的技能,同時積累大量內容庫后,達到最基本的入門狀態。模仿不等于抄襲,并不丟人。抄襲是直接把別人的東西當成自己的結果,而模仿在于過程,是一個正向的學習心態。
比如,不會搭配的人,想變身潮男,穿衣有個性,怎么辦,模仿啊。看街拍達人、時尚雜志,各種美劇日劇里面的美人們怎么穿。再不濟,去淘寶看看模特們怎么穿(爆款就算了啊,可以看一些時尚大牌的搭配),首先嘗試各種服裝搭配,最后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找到自己的風格呀。
我開始學習產品入門時,也臨摹了很多網站的設計,慢慢有了感覺后,后面就有了勇氣繼續學習下去。
可以看看那段時間的經歷小白入門產品設計
第二個階段:突破
把最基礎的技能掌握好了,腦海中的內容庫中有了足夠多的沉淀之后,量變引起質變,現在已經從小白入門了,開始進入進階模式,需要突破之前的狀態了。
**這個階段需要親身經歷各種實踐的項目或創作。產品設計師、程序猿的進階之路一定是開始做實際的項目,再不斷的思考和總結,形成自己的套路。
**
比如,在設計產品時,前期通過反復練習,了解了其他APP對某種功能的設計方式,在突破階段,就要將這些方法整合起來,經過對比和優化,并應用在自己的產品上,這便是突破。
大部分人都處在這個階段, 或者一只腳跨入了這個階段,另外一只還在第一個階段。但我們的目標應該是要進入第三個階段:創新。
第三個階段:創新
在產品設計領域,有個經常聽到的詞:造輪子。
造輪子其實也就是創新,比如:iphone上的左滑操作、微信長按發語音、紅包等功能。這些設計之所以能進入大眾視野,經過時間的沉淀和市場的檢驗之后,才能成為經典,成為規范。而創造輪子的這些設計師們,定是此前在自己領域積累了大量經驗,反復試錯之后,才創造出來的經典。
這個階段很難,很多人有創新夢,但大多不了了之。我也很希望自己某一天能在一個領域實現。
第四個階段:產品思維
作為一名產品設計師,已經習慣用產品思維工作,慢慢發現了這種思維對自己很多方面都有幫助,包括工作、學習,以及面對其他問題。
1、工作(學習)的目標是什么?
2、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需要拿到哪些結果?
3、要拿到這些結果,需要分解成哪些任務?
4、最終結果如何量化(可視化)?
比如,學習數據分析只是一個過程,最終自己把數據分析的方法梳理出來這就是你的結果(之一);每天練習吉他只是過程,最終要能完整的演奏樂曲,才算拿到了結果。
所以,在自學這件事情上,不斷臨摹,不斷思考,這些只是過程而已。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各種任務。但最終對過程的驗證,需要拿出可視化的結果,并將他們展整理出來。這才是自學能力最終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