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的一學期,安排我新的一個年級,我又面對一群新的學生。
接新的班級的第一堂課,先跟孩子聊聊天,說說科學這門課程學習什么,學習的過程中會碰到什么問題,該如何解決。
孩子七嘴八舌的回答問題。答案五彩繽紛的,卻很少答案是在關鍵上。
我詳細觀察了下,那些回答哭笑不得的答案的同學。當我剛問完問題,他們就急忙舉手,匆匆作答,甚少經過思考的。
為什么會這樣?
首先,那些下意識就回答的同學,覺得自己能說出來就行了,可是卻沒有想想這樣說對嗎。
其次,不懂得分析問題,學會思考的方法。
比如,我們要觀察一棵大樹,許多同學的答案就是看。
教師要引導學生,該怎么看?
觀察的方法就只有看嗎?
需要借助工具嗎?
一步步說明,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慢慢養成思考的習慣。
2
說說自己開學初郁悶的事情。
今年安排我一周18節課,拿到課程表真的快哭出來了,密密麻麻的功課,想著我這學期應該會累死吧。再問下其他的老師,每個人的功課都比我少,瞬間心情跌到谷底,感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那時有種沖動,想去質問教導,為什么是這樣的一種情況。
可是,我忍住了,沖動下不做任何決定。我思考下,分析自己去質問后的后果。百分百是不會“申訴”成功,甚至會惹來別人對你不好的印象。而且在自己情緒激動下,可能就鬧的不歡而散。
冷靜之余,想想有沒有什么補救的措施,想著功課,又想著手頭上的事情。最后,去跟領導提議,功課太多了,適當減少其他工作。
情緒的宣泄并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只是那一剎那短暫的舒服。
不妨調整自己的心態,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怎么做?層層剖析,方能解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