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總算明白為什么人們常說人總是會變的。因為這一次我體會到了我隨空間的變化。不久之前在父母的日常斥責下,我幻想過無數次的離開,到大學開啟豐富多彩的生活。我自己收拾行囊,我自己訂購車票,家中無一人送我,而我不過揮揮衣袖無絲毫傷感悲戚。他們也不過勸我路上小心。
六百公里,十個小時。帶著些許乏味,夾著膽怯與渴望。總算落地武漢了。深夜十一點多,我得去尋找我早已經訂好的旅館。地圖是我唯一的依靠,我不敢寄希望與深夜的武漢路人。一路走去雖然只帶了一個箱子,但也大汗淋漓。我不禁想回家,這樣一個火爐城市大半夜也如此熱,怎么適合生活。我不知道我能與它擦出怎樣的火花,我也累的不愿去想。或許我該已報平安(?????)的借口,聽聽父母的嘮叨,聽聽鄉音。畢竟我還不想在他們面前低頭。
我羨慕那些北漂的人,雖然潦倒但卻精神層面令人敬佩的人。他們的生活總能讓人愿意相信他們有可能翻江倒海,相信他們在多年后的一天成功。而他們的膽色與毅力,我覺得更多是在大學練就。因為大學是大多數人入世前的最后一課,他們或許執拗,不愿在現實面前馬上承認夢太遠夢太易碎。
我曾經認為北漂的生活適合我的浪子心。可直到我踏進這座城市我變了。武漢不能與首都比,僅僅幾天時間我便體會到了人文關懷的缺失。那北京呢?沒有光的生活究竟能造夢幾何呢?恐怕寥寥!我對大學的崇拜又像幼時那般了,相信大學能改變我的命運了,而不是去做一些飄渺并讓眾人失望的事情來改變命運。
我小心翼翼的踏入大學校園,我沒有想象奇遇
,也沒有四處游蕩,沒有故作姿態去吸引異性的目光。我告訴自己,我的初心未變,我從來不甘于平庸,我不能被大城市的玩物吸引。四年一夢,夢醒花落何處尚不知。我不能用四年去博此去半生。坐在宿舍桌前,看著室友隨父母一起拎包進入,我不禁想哭,終于還是撥通了電話,國慶我還是不回來了,沒事!我不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