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最近,讀書群里發生了好幾場口水戰,前前后后看下來,發現很多爭論近乎無意義,雙方既無法達成共識,也很難從對方那里獲得啟示,最終一地雞毛,不了了之。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微信群里的暴力溝通呢?
1、認識到微信溝通的局限性。
現實生活中,我們說話是要看場合的。在微信群里討論問題,同樣也要留意群的定位。拿出來討論的話題貼合群的定位,才比較容易達成共識,將話題引向深入。
微信群的溝通成本其實很高。你一言我一語,簡略的文字本身,很容易造成誤解。每天微信群里都累積大量的留言,人們根本不會逐條細看,只能快速瀏覽。這時,討論很容易只捕捉敏感詞,對上下文卻缺乏關聯,結果導致雞同鴨講,陷入情緒化反應。
同時群里大部分人素未謀面,缺少對留言背后那個人的真實了解。沒有眼神、表情、動作的輔助,單單靠三言兩句,很容易形成先入為主的偏見,甚至輕率發展成人身攻擊。
陷入無意義的爭論,或者干脆上升到人身攻擊,我們便偏離了討論的初衷,浪費了彼此的關注。如今人們的時間和精力都很有限,與其在群里浪費口水,不如做點更有價值的事。
2、高手不偏激,且善于傾聽。
偏執的人容易吸引關注,但真正有思想,有獨立見解的人,看問題往往更全面,不容易被偏激的觀點吸引,不會輕易擁護或抨擊什么,也不會浪費時間與人爭論。
真正的高手,往往善于傾聽。須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只有傾聽才能讓我們更加理解對方。而我們在網上交流的目的,不是為了修理別人的錯誤,也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確,而是希望通過不同角度的碰撞,獲得新鮮的訊息,看到自己的盲區,讓認識更加完善。
3、與其費力爭辯,不如把自己的觀點寫出來。
要在微信群里,把一個很復雜的話題闡釋清楚是很困難的,受制于諸多因素。
因此,與其費力在微信群里爭辯,不如把自己的思考寫下來,整理成文章。通過借由更多的文字,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得更清晰全面,便于別人理解和接受。在此基礎上,溝通的效率就會更高一些。
4、承認無知,才能進步。
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嘴巴很不饒人,喜歡逞口舌之利。這幾年,慢慢地放下鋒芒,不再與人一爭高低。一方面是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開始意識到自己其實很無知,無論是知識儲備,還是人生經驗,都根基尚淺。另一方面,是認識到每個人都是自己觀念的囚徒,越試圖證明自己對,就越陷入認知的偏狹。與其花時間與人爭辯,不如靜下心來聽別人怎么說,給自己進步的機會。
心智模式對人的影響很大。持有對抗懷疑心智的人,很難吸收別人的優點。持有接納吸收心智的人,更容易從別人身上學習。
比起爭辯,我現在更享受與人共鳴的快樂。通過群里的發言,發現能夠共鳴的人,然后跟他深入交流,是一件愜意的事情。當初,之所以組織讀書會,初衷之一也是希望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找到可以連接的人。
沉下心來,我們才能發現真正值得交往的伙伴。
5、破除聰明的假象。
年輕的時候,總想證明自己很聰明,如今卻越來越認識到自己的沒智慧。
從自己所具有的人性,可以推測對方的人性。當我為自己的思想和見解而感到驕傲時,對方也是如此。這就可以解釋,為何在辯論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正確無比。當帶著自己是正確的前提去跟別人辯論時,不管對方說什么,我們都很難打破自己的執見,以更開放的視野談論問題。每個人都竭力維護自己,卻無法吸收對方的觀點。
一旦破除了假象,我們會意識到以前自以為的那個聰明是多么脆弱,不堪一擊。而覺得自己沒有智慧,反而讓我們變得更有包容性。試著去觀察對方,他為何會這樣想?背后是什么樣的人生閱歷?帶著好奇,聽對方的觀點,也研究他這個人。
耐心觀察,而非急于下結論,做評判,可以讓我們有更多機會擴展自己。
6、做經營者,還是消費者,這是個選擇。
選擇成為一名經營者,我們會主動創造和分享價值。斟酌自己的發言,留意會帶給別人什么。
與之相反,消費者對自己的行為缺乏自律,任意地說,不但消費別人的注意力,還制造出大量的泡沫。
7、讓別人懂你,是你的責任。
如果我們對著一群完全不能理解我們的人講話,卻又抱怨他們,這到底是誰的錯呢?發起有價值的討論,并推動討論不斷深入,最終取得成果,難道不是我們該對自己負的責任嗎?
僅僅滿足于證明我很厲害,我能夠把你們秒殺,我比你們高明,這種比較帶來的快樂其實是虛幻的。更高級的快樂是觀察人性,了解人性,并包容人性,借由對人性的洞察,與別人做更有效的溝通。
8、正確和錯誤的意義有多大呢。
正確和錯誤的界限,并沒有我們以為的那么清晰。如果是客觀事實,還可能有客觀的依據來判斷。如果是主觀事實,很可能每個人對正確錯誤的界定都不盡相同。
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超越正確和錯誤的范疇,才能達到溝通的效果。
讓夢想中的世界通過我們的轉變得以實現。
對人,盡量少用道德評判,一個人的行為可能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當不等于他就是不道德的。
語言常讓我們陷入是非之中,它擅長將人分類,把人看作好人或壞人,正常或不正常,負責任或不負責任,聰明或愚蠢等等,因此要留意。
暴力的根源在于我們忽視彼此的需要與感受,而將沖突歸咎于對方。
進行比較,強人所難,無助于良好的互動。
愿微信群,能夠擁有更多的非暴力溝通!
30天寫作訓練營之第1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