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綢衣服

入暑以來,母親又登起了縫紉機,趕制幾件夏天的綿綢睡衣,送給相熟的人。

張老師有了小二子,是個丫頭,不滿一周。母親做了幾件小衣服,專門送與他。

看著衣服花花綠綠的底色,印著可愛的卡通動物圖案,不禁想到了母親的那雙巧手。

我出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小時候,衣服幾乎全是母親手工裁制。聽母親說,那段改革開放的初期歲月,生活僅在溫飽線上徘徊,根本談不上富足。父親一個月30多元的工資,難以支撐起家庭的開銷。咸菜是飯桌上的主角。生活所迫,母親學起了裁縫,而且一干就是40年。

小時候,在家門前的一片空地,我常獨自玩耍。我們住的是平房,面積不大,7個平方,擠著一家三口。朱紅色斑駁的磚墻,墻角一道長長的青綠苔蘚,盡顯著時代特征。每當我玩累了,停在門口,望向屋內,母親坐在縫紉機前,頭微微低著,縫紉機右前方的細針一上一下,飛快地運動著。昂昂的聲音,忽高忽低,盤旋在屋頂之上,蓋住了周圍的聲響。

母親的眼睛盯著縫紉機前那根細細的小針,雙手捋平布料,緩而慢地送往細而尖的針下。毛糙的布料邊角,立刻被白線封住,變得規整起來。 幾塊方方正正的布料,中間常常連著一根線,蛇形般地向地面墜去,在地上疊成一堆又一堆。母親扯過來,拿起剪刀,熟練地剪斷中間的連線,疊好這些布料,塞進包里,往肩上一背,立刻起身,拉著我,一起送到街口的一家裁縫店,再按件取酬。

一晃,近40年過去了。這一幕幕熟悉的畫面,始終鐫刻在我的腦海里,不曾忘記。40年來,母親做的是家門口生意,東家的衣服破了口子,找母親補一補。西家的衣服斷了拉鏈,找母親換一條新的。慢慢地,歲月在母親的身上,留下的深深的印記。她的眼睛花了,穿針引線無法像過去那樣麻利。常常要嘗試好幾次,才能成功。長年坐在那兒工作,腰腿都有了毛病,甚至到了要動手術的地步。

我結婚后,多次規勸母親身體重要,不要再干這活了,太熬人。母親總是默默走開。一次,母親說:“裁縫這行,我一干40多年,早已不再為錢。幾十年的左鄰右舍,如果再有個縫縫補補,又去找誰呢?”我聽后,心中一驚,默然無語。

這一行業于母親而言,所傾注的精神和情感,不是金錢能夠詮釋的。

如今各行各業,大多一門心思,孜孜不倦地逐利。把賺錢的多少,利益的最大,當成根本宗旨。比如資本,哪個行業賺錢,哪個行業吸金,便涌入哪個行業,破壞規則,背離宗旨。 房地產和教育已是最好的說明。

下午,我拿著母親做的綿綢衣服,送于張老師。看著袋子里,一件件的花花綠綠,心潮有些涌起,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只有多一些母親這樣的人,堅守行業,不忘初心,才能使給民族注入更多的前進力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媽媽這一輩子,對衣服都有非同一般的情感。 1992年,大城市里經濟建設進行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再大的動靜,都還沒驚...
    八分小姐閱讀 368評論 0 2
  • 算起來我也在布坑里摸爬滾打了兩三年了,終于有時間寫下自己一步步步入深坑的過程。 第一次接觸縫紉機是在小時候去姨...
    田橙姑娘閱讀 2,669評論 2 5
  • 聽朋友說過一個真實且傷感的故事:二十多年前,天資聰穎的女孩如月,上小學三年級。一個冬日,年輕的數學老師即將上公開課...
    愛琴海灣閱讀 809評論 4 33
  • 一個為“壞人”設計服裝、反對任何權威的人,最后卻成了一個享譽全球的“權威”設計師。“如果沒有通過事業來獲得成功的話...
    壹讀閱讀 2,281評論 0 8
  • 我是黑夜里大雨紛飛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歡樂有人憂愁,有人驚喜有人失落,有的覺得收獲滿滿有...
    陌忘宇閱讀 8,587評論 28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