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的觀和悟

走親訪友是春節前后的習俗,今天和朋友一起去看望一位叔叔和阿姨。

走進阿姨家門,一股熟悉的清香撲鼻而來,我情不自禁地說“哇,好香,饅頭的香味?!卑⒁陶f:“鍋里蒸著豆沙包,還有十分鐘就好了,今天碰巧了,一會兒給你們倆拿幾個嘗嘗?!?/p>

臨近春節,按照風俗,我們這兒年前會多蒸些饅頭、花卷和豆沙包,正月里不再操心這些主食。聞著這種香味,有一種陶醉,還有一種親切油然而生。

阿姨非常熱情,拉著我們的手,把我們引到客廳的沙發上,坐在一起聊天。

我說:“叔叔呢?”阿姨說“在里屋床上躺著呢。”這時隱約聽見里屋叔叔呼嚕呼嚕的嗓音聲,偶爾喊兩嗓子,是那種比較痛苦的叫聲。

那種叫聲似曾相識,我立即起身,快步走進里屋,看一眼叔叔,問:“到底哪兒不舒服?”阿姨說“一直這樣喊?;具€是老樣子,只能重,不能輕了。”

看見叔叔平躺著,嗓子有痰,停一會喊兩聲,我對保姆說“是不是不舒服呀,讓叔叔側身躺吧?!?/p>

保姆和阿姨幾乎同時說:“他不側身躺。”阿姨告訴我:“前年腦出血后就不能說話了,從一開始拄著拐杖走路到坐在輪椅上不能動,再到現在躺倒在床上自己翻身的能力都沒有。實在沒有什么好辦法,只能他受罪,我們也受罪地盡量照顧他,沒有什么好辦法?!?/p>

看著將近80歲的叔叔這種狀況,我有些心酸,有些無奈。問阿姨:“叔叔腦子清楚不?”阿姨說:“好像清楚,看見熟人經常流淚哭,不好吃的飯不張嘴,就是不能說話表達?!?/p>

聽著叔叔痛苦的叫聲,想起我婆婆病逝前由于小腦萎縮導致的多器官功能萎縮,只有眼球能動,身體所有的地方都不能動,很難受時也用嗓音使勁呼嚕兩聲,每次看到婆婆,我都心痛不已。

今天看見叔叔這樣,和我婆婆如此相似,勾起了我和婆婆單方對話和我當時與保姆、公公交流達成一致意見的回憶。

那時,每次見到婆婆,我會說:“娘,你想啥我都知道啊?!?/p>

婆婆嗓子呼嚕呼嚕的聲音加重,想說話,但說不出,我猜想著婆婆這么說:“你怎么能知道?我太難受了,不能說,不能動,有好多話想給你們說,你們不知道我想說什么,我好難熬?!?/p>

我說:“娘,我知道你很難受,我能想象到你非常非常難受,不舒服。我們多給你翻身,給你擦身子,雖然不知道你哪里不舒服,但是我們盡可能讓你舒服些。雖說讓你堅強解決不了你的痛苦,但我們還是愿意讓你堅強地活著,和我們一起享受家里人的高興事,這樣是不是能減緩點你的痛苦?”

我猜想婆婆說:“我想堅強,可是太難了,我身上什么地方癢了,你們不知道;我躺得姿勢不舒服,你們不知道;我腳趾疼,你們不知道??匆娔銈兒?,我肯定高興??墒悄銈兌加泄ぷ鳎哪芴焯煲姷侥銈儯液茈y過?!?/p>

我說:“娘,我們只要有時間就回來看你,讓你多看見我們。我會每周給你洗頭,給你洗腳,盡量讓你舒服些。你很難受,我們知道,但你不要多想難過事,要多想高興事。你不能說話,我就猜著你想說啥。家里邊所有的事都不用你牽掛和擔心,我們都會處理好的?!?/p>

當年我婆婆躺倒在床上不能動不能說,我每次回家,就這樣跟她用心對話交流,給她洗頭洗腳。我經常想象著我如果是她,我該有多痛苦,我如果是她,我最愿意讓親人怎么做,怎么說?

當年我和我婆家的保姆、和我公公一起溝通如何照顧我婆婆,主要的理念就是“同理心”,把躺在床上的病人想象成自己,就知道什么時候翻身,什么時候說什么話,如何更好地照顧嚴重不能自理的她了。

腦子掠過我與婆婆的這些過往,我給阿姨和伺候叔叔的保姆交流了我當年和婆婆的單方面對話,建議她們用同理心去體會叔叔的難受和痛苦,想象成是我們自己,平躺在床上,會不會不舒服,是不是需要把后背墊高?或者換個姿勢?喂水喂飯的時候不涼不熱,輕柔地給他多按摩,盡最大努力讓叔叔更舒服些……

豆包蒸好了,熱情的阿姨為我倆每人包了五個豆包,帶著阿姨的溫度和對叔叔的牽掛,和阿姨揮手再見。

春節馬上到了,在這個合家團圓的節日里,每個家庭無疑是喜悅和期盼的,但對于有病人尤其是嚴重不能自理病人的家庭,又籠罩著一絲陰霾和憂慮,保姆回家沒有專人照顧了,每一位回到家的親人們都要用心去體會病人的痛苦,細致地照顧他們的日常,多用“同理心”去感受他們的心理活動和精神需要,學會和他們說話,把事做得更精細些。

尊重生命,關愛生命,伸出雙手,貼心暖心,身體力行,使身邊的每一個生命都能夠活出尊嚴。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