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人民的名義》馬上就要大結局了。祁同偉自我審判,趙瑞龍高小琴紛紛落網,故事接近尾聲,這時候我想寫一寫對這部劇的客觀看法。
嚴肅劇饑渴癥
這部劇首先在題材上先聲奪人。在此之前,沒有哪一部影視作品以大陸官員反腐敗為唯一主題的。而《人民的名義》由最高檢察院牽頭拍攝,也可以說是多方保護下,得以呈現出目前的面貌。
影視劇的第一集相當重要。侯勇爐火純青的演技,把一個小官巨貪趙德漢刻畫得非常到位。還有第一場群戲,高育良、李達康、祁同偉、季昌明、陳海的會議,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種暗流下的波濤洶涌,觀眾看起來可謂是享受。
從第一集就能看出來,《人民的名義》有著不同于當下量產電視劇的氣質。
而隨著故事越發明朗,這部劇的人物塑造就越深刻,除了“愛哭的毛毛蟲”那段莫名其妙的劇情割裂了體驗之外,整體上《人民的名義》是一部極其嚴肅的作品。這相當難得。
大家回過頭來,看看近年來獲得口碑成功的那些電視劇,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幾乎全是嚴肅劇。
國內大部分觀眾對于粗制濫造電視劇的反感,對于精心制作,符合邏輯的影視作品的渴求,其實從《人民的名義》、《甄嬛傳》、“山影制作”受到熱捧可見一斑了。
當然,那些五顏六色邏輯上天的電視劇,也能一分不少地拿到屬于自己的錢,這是根結所在,只要觀眾基礎在,賺錢效應有,垃圾有人買賬,那它們就會一直存在。是需求造就了產品。
反派的魅力
劇情接近結束時,我們發現相比于侯亮平、沙瑞金這樣的絕對正面人物,高育良、李達康這樣有缺陷的人物更有魅力。甚至是祁同偉、高小琴、趙瑞龍這樣的反面人物,也顯得血肉豐滿,接近現實。
侯亮平的一身正氣,卻總讓人覺得單薄,反而是對祁同偉的塑造有根有據,讓我們對這樣一位要“勝天半子”的腐化貪官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
片中的戲骨眾多,但張志堅飾演的高育良,是我最為推崇的一個角色。他把這樣一個書生氣質、極深城府、老謀深算不動聲色的政法委書記表演到了極致。他的笑容、嘴角的抽動,眼神的光澤甚至是眼鏡的戴上放下,都隨著角色的處境變化而隨之改變著。
在第51集,祁同偉已經自殺,高育良一遍遍翻著自家的地,大汗淋漓,腳陷泥土,是他此刻處境的寫照。然后與吳老師的真情流露,表情里那種欲言又止,眼神里的哀悔,但同時嘴角緊閉的倔強,最終化為一句:「惠芬,還是你好。」
這是他在劇中真情流露的瞬間,隨后他走出家門,再次變成那個力求天衣無縫的高書記、高老師,與侯亮平們做最后的抵抗。
演員此處的表演之精彩,我已無法用過多的詞語來形容,國內的好演員本就不少,國產劇有此追求和質量,也才算得上相配啊。
一片阿司匹林
標題源于呂克貝松的一句名言。大意就是「電影不是濟世良藥,只是一片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鎮熱止痛藥,是日常很有作用的基礎藥,但對于那些疑難雜癥的根治,它無能為力,只能緩解痛苦。
而放到呂克貝松這句話來說,則是對電影本質的一種定義。
電影,造夢也。
不管這是多么貼近現實的夢,但仍舊是夢。我們可以從這樣的夢中得到慰藉、動力、甚至是改變現實的契機,但我們不能奢望一個夢、一部電影能拯救世界,改造社會。所以呂克貝松說電影只是一片阿司匹林。
帶著這樣的角度,我們回到《人民的名義》。如果我們要苛求它,那么這部劇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呢?
那就是:這部劇只是決心的展示、態度的明確,但沒有得出有現實意義的結論。
我們只看主角侯亮平。
能文——與高小琴對唱沙家浜,與高育良辯論針鋒相對有來有回。
能武——槍術不輸祁同偉,打普通人一個打四沒問題。
他還根正苗紅、光明磊落、豁達開朗、正氣凜然、勇敢無畏、智商爆表。
他家有賢妻、上有季昌明、沙瑞金幫襯,中有陳巖石、趙東來援助,下有檢察院眾人忠心輔之,周圍所有的正派人物,都站在他這邊。
看出問題了嗎。
——劇中的侯亮平越強大,越無敵,越襯托出這個故事在現實下的無力和薄弱。
一個人格上幾乎沒有弱點的人物在影視劇里獲得成功是必然的,但這個人物本身會成為疑問。
現實里,也許更多的好官是霸道的李達康、是被埋沒的易學習、是圓滑溜手的季昌明,是第一時間站隊的田國富。是這些不那么完美的人物。
而這所有人支持侯亮平的根本原因,是沙瑞金所代表的中央對侯亮平的支持。
那么問題回到了劇中易學習對田國富的尖銳問題:
我來監督李達康,那么誰來監督沙瑞金呢?
田國富給出了自己肯定的答案,那么如果繼續延伸呢?
所以《人民的名義》也只是一片阿司匹林。它已經做到了自己的那部分工作,值得我們的肯定和贊美。至于更多的事,就不是一部電視劇能夠說清、解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