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杉版資治通鑒【507】人死卵朝天,過好每一天!2019-06-23

5、

長沙、零陵盜賊進入桂陽、蒼梧、南海,交趾刺史及蒼梧太守望風逃奔。朝廷派御史中丞盛修督導州郡招募兵馬征討,不能取勝。

6、

四月二十三日,京師地震。

7、

甲申日(五月無此日),中藏府(掌錢帛金銀等貨藏)丞祿署火災。

秋,七月八日,南宮承善闥(ta,小門)火災。

8、

羌族鳥吾部落入寇漢陽。隴西、金城諸郡兵討破之。

9、

艾縣賊軍攻打長沙郡縣,殺死益陽縣令,聚眾到一萬多人。謁者馬睦監督荊州刺史劉度出擊,官軍戰敗,馬睦、劉度敗逃。零陵蠻夷也造反。冬,四月,武陵蠻夷造反,寇掠江陵,南郡太守李肅慌忙逃走,主薄胡爽拉著馬韁進諫說:“蠻夷看見郡里沒有警備,所以敢乘虛而入。明府為國家大臣,管轄的區域連城千里,如果您舉起旗幟,擂響戰鼓,應聲而來的士兵也不下十萬,為什么要拋棄國家委托的重任,做一個逃亡之人呢?”李肅拔刀對著胡爽說:“你走開!事態緊急,哪里來得及這計劃!”胡爽抱著馬頭堅決諫止,李肅于是殺死胡爽逃走。皇帝聽聞,征召李肅,斬首棄市。馬睦、劉度減免死刑一等。胡爽全家免除賦稅徭役,拜家中一個人為郎。

尚書朱穆舉薦右校令、山陽人度尚為荊州刺史。二十二日,朝廷任命太常馮緄(gun)車騎將軍,將兵十余萬征討武陵蠻夷。之前所派遣的將帥,大多被宦官指控以折損軍費及物資之名抵罪,馮緄就請求給他派一名中常侍負責監管軍費。尚書朱穆上奏說:“馮緄以財務監管為名來給自己免除嫌疑,有失大臣品節?!被实巯略t,不要彈劾怪罪馮緄,但也不給他配宦官監管。馮緄又上奏請求讓前武陵太守應奉和他一同出征,皇帝同意,拜應奉為從事中郎。十一月,馮緄軍至長沙,長沙賊眾聽聞,前部到軍營投降。馮緄進擊武陵蠻夷,斬首四千余級,受降十余萬人,荊州平定?;实巯略t,賜錢一億。馮緄堅決推辭不受,凱旋回京,把功勞推給應奉,舉薦應奉為司隸校尉,自己則上書請求退休,朝廷不許。

華杉曰:

馮緄是名將,但是他出征堅持要派一個宦官來監督他。朝廷不許,他又要拉上應奉,總之不要功勞。之后大功告成,賞賜達到驚人的一億,他一分錢不要,把功勞全部推給應奉,自己則請求退休。

為什么?

絕望。

這是因為他絕望了?;傅刍栌?,宦官兇殘,凡是還抱有一絲幻想的人,想有一點作為的人,都會陷入不測之禍。馮緄如此千方百計的回避,最終還是被宦官陷害回家了。沒有被害死,這是他的僥幸。

這里還有一個細節,之前出征的將帥,“宦官多陷以折耗軍資,往往抵罪?!边@“抵罪”是什么意思呢?當時連年征戰討叛,國庫空虛,每次出兵打仗,常常削減公卿的俸祿,并且向王侯借租賦。也就是說朝廷借了將帥們的錢,他們帶兵打仗,指控他們貪污軍餉,兩邊說不清,就抵了算了,兩清了。所以這是宦官的誣陷,還是皇帝的需要,說不清。在這種情況下,馮緄怎么敢接受那一個億的賞賜?接受了這一個億,宦官就要準備一個值一個億的罪名,給他抵回來。

國事如此,相互都沒有人品了。

王夫之曰:

太監監軍,就從馮緄的動議開始(雖然此次并未成行,但是是馮緄提出了這個想法,之后就有了太監監軍之事)。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馮緄不知道這個道理嗎?他那幼稚的想法,是之前的將帥被控折耗軍資,被誣陷抵罪,那讓太監自己來監軍,他就沒話說了。但是之后,馮緄還是因為還師之后,盜賊又起,獲罪免官。所以,這禍躲得掉嗎?太監監軍之例一開,內豎得以掌外權,后世就有了魚朝恩、童貫、盧受、張彝憲之流,這都是馮緄的建議,遺禍萬年。

漢朝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沒救了,無論到哪,都被宦官挾持,京師南北軍也歸他們指揮,唯有疆場上的野戰軍,軍政還在將帥手里?;矢σ帯垔J都幾乎受害于宦官之手,但他們在自己軍隊中,至少還能說了算。馮緄卻要把這軍事利器也授給宦官,之后蹇碩以宦官掌軍權,統領袁紹、曹操等八校尉,內外大權都在他手里,誰還攔得住他?他不就挾持人主而行威權于天下嗎?順著這發展軌跡看,大家就明白了!

漢朝沒救了,作為大臣,應該怎么辦呢?我竭盡忠貞,繼之以死,我也不怕什么誹謗陷害!不然,隱身而退而已。你越是防備他誣陷你,就越是放縱他為所欲為。如果監軍之權都歸了他,那你的生死成敗都全靠他的意旨,到那一天,你想退出就退不了!馮緄不想想這些,反而恐懼招禍,自以為這是自保之道,不知道其實適得其反嗎?我們要找這宦官之禍的源頭,馮緄不能說他沒罪!


10、

羌族滇那部落入寇武威、張掖、酒泉。

11、

太尉劉矩免職。任命太常楊秉為太尉。

12、

皇甫規持節為將,又是回到自己家鄉為官,但是,他對任何人都沒有私加恩惠,反而舉發彈劾了很多人,對宦官呢,深惡痛絕,不和他們結交。所以所有人都恨他,一起誣告他用金錢賄賂羌族,讓他們假裝投降。于是,皇帝譏誚責讓的璽書一封封接連而來。

皇甫規上書自辯說:“延熹四年秋天,羌虜唇戾,長安驚駭,朝廷西顧,臣振奮國威,羌虜稽首,所省下軍費,在一億以上。以忠臣之義,我不敢夸耀自己的功勞,所以恥于以只言片語來陳述自己的小小成績。但是和之前那些敗將比起來,我也可算是無罪無悔吧。到任之后,我舉發了孫雋、李翕、張稟;轉戰南征,又彈劾郭閎、趙熹,陳述他們的過錯罪惡,執行死刑。這五個人的余黨,滿布半個中國,從縣令以下到小吏,支黨還有至少一百多人。官吏們要為他們的老領導報仇,兒子們要為他們的父親雪恥,載著禮物,奔走四方,交結豪門,競相散布流言謗語,說我私下賄賂叛羌。如果說我是用自己私財來賄賂,那我家無余糧,錢從哪兒來?如果說我用的是公款,那軍費支出都有賬簿,一查便知。以我的愚昧疑惑,也知道前朝還將宮廷姬妾賞賜給匈奴,甚至把公主嫁給烏孫。我只不過花了一千萬去招撫叛羌,以良臣之才干韜略,兵家之所厲害算計,我又有何罪?又有什么負義違理之處嗎?自從永初年間以來,率軍出征的大將不少,其中打了大敗仗的有五位,軍事花費數以億計,而這些敗軍之將,回師之日,多載珍寶,甚至把朝廷撥付的金幣,封印都沒打開,就直接輸入權貴之門,他們反倒名成功立,得到高官厚爵。如今臣回歸本鄉本土,卻糾舉州郡官員,和過去的親友絕交,還戮辱故舊老友,大家對我誹謗陷害,也是應該的吧!”

皇帝于是征召皇甫規回京,拜為議郎,討論他的功勞,應該封賞。但是,中常侍徐璜、左悺要向他索賄,幾次派賓客去向他詢問功勞的具體情況,皇甫規(假裝不懂事)始終不回答。徐璜等憤怒,又將之前指控他的事拿來誣陷他,交給有司審查。皇甫規的部屬想要籌款去撈人,皇甫規誓死不許,于是被控以余寇不絕,關押到廷尉監獄,罰到左校做苦工。諸公及太學生張鳳等三百余人到宮門前申冤,這時候正趕上赦令,皇甫規得以釋放回家。

華杉曰:

比較馮緄和皇甫規不同的態度和選擇,再對照王夫之的評論,讀者可以仔細體察。

人之常情,趨利避害,但是,不能有利必趨,有害必避。沒有百分百的安全,只憑著良知,憑著大是大非,朝著自己的志向,順著自己的性格去做。人死卵朝天,過好每一天!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