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被李老師的推薦而來的。寫作不僅是個鍛煉思維的過程,還能提高說話表達藝術。看你寫的偏愛文體類別。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對得起自己的讀者!我這一生,對自己比較隨喜,但請相信我,絕對是個極其負責人的人。╮ (. ? ? ?.) ╭
今天第一日入坑。我不喜歡講太多大道理,因為平時說的太多了好膩。我還是講講故事吧。以此為引子,拉出干貨~
我爸,是個從小到大很優秀的男人。一個考前永遠不看書到處游泳玩樂的卻永遠考縣里第一的男人。簡直神一樣的存在。可惜我們倆一直很普通,普通到每次考前我都會懷疑是不是我爸親生的。家里就他學歷高就他最牛,所以高考選擇人生走向的時候他都幫我和妹妹分析好了職業規劃:最好考上清華北大啦這樣吃穿不愁呀不怕沒工作別人搶著要!后來分數問題,就退而求其次叫我學醫然后醫生到老還可以返聘工作穩定之類巴拉巴拉。隔行如隔山,形勢與政策一直在改變,學了醫后才發現又苦又累,只是從三年高考變成了五年高考,然后還要規培三年。大三的時候驀然發現不適合我,再加上身體弱醫患關系緊張,我毅然決然決定轉行。家里人很反對我。記得有一次,我興沖沖打電話給他,老師說影像學適合女生,你覺得呢?他有點生氣,影像學不就人家拍片的嗎!我學一個月都可以去拍,你去學那個干嘛!好吧,事實上學醫的都知道,影像學還要下診斷,主要是看片不是拍片,沒那么回事。我呵呵。第一次發現爹地的無知和局限加剛愎自用。畢竟他從小人上人過來了,培養出的這種"自信" 還是可以理解的。 后來偷偷背著他雙選會什么醫院也沒投,除了意向單位血站。后來成功進入血站了,他也挺高興的,我有親戚在里面,待遇不錯假又多。其實我很慶幸我的陽奉陰違,表面考研其實暗度陳倉。不然就跟著考研大軍繼續不喜歡的醫學或者隨波逐流直接規培三年。那就陷入痛苦的深淵了。
從小到大,作為一家之主,又自幼優秀過人,他的話簡直金科玉律。但,他有自身的局限性。從小的方面說,他不了解一個行業就擅自猜測是這樣然后堅決否定別人想法。是否太過決絕?是否太過自我?犯了一個天才容易犯的錯誤,剛愎自用,不夠謙虛,太過自信。第二,他給的生涯規劃,是一個打工仔的規劃(包括考清華北大)。計劃的是從一個低級打工仔拼搏到高級打工仔的過程。我不是惡意貶低清華北大的高材生,之前看篇文章有提到,大學之所以那么多專業,他不是為了打造富翁的理念而建的,而是為了社會的細化分工,各行各業的人才。比如臨床吧,那是為了填充醫院的醫生空缺。再簡潔一點,北大清華的學生畢業了都是到單位去工作,而不是創業。這樣就很清楚了。我不反感爹地給我的職業規劃,他已經盡力了。也許,反正到現在為止,感覺他還是沒發現他的局限性。畢竟一直在外打工到退休,從年輕打工仔到老工人,一輩子的思維慣性啊。沒有成為過大老板就很難突破那層界限。深受其害啊。還有許多后來發現的爹地大BUG,篇幅原因這里不多敘述。哦,還有一點比較惡心的,我和妹妹小時候做事不太成熟,基本就是做不成事那種,比較渣。他總是說,你們都不用腦子,都說了要用心去做事!呵呵,還好我領悟能力強,這么抽象模糊的概念誰能去執行啊。我告訴你我要開家店,我模糊到連什么店都不告訴你你知道怎么開嗎?一個性質。就一直懟我們。后來我想問題多了,慢慢有了思考,才告訴妹妹,應該在第一步的時候做下一步,預計想象會發生的意外,提前追備好。不懂就百度。so on.這總比用心去做事強多了吧!
相信在中國,父母為大的傳統家庭環境下,爸爸媽媽的話就是金科玉律的不在少數吧。對你的人生之指指點點的有吧。更有甚者要子女一定按自己的來,不然就不給讀書生活費但嚷嚷著我這都是為你好之類云云。有些時候,我們需要分清,第一,爸爸媽媽是不是因為太愛我們了才容易激動潛意識夸大了事實而非他們看問題方式或觀點不正確的;第二,如果排除第一點,我不贊同父母的話,為什么不贊同,是我想的太膚淺幼稚 我應該多去主動搜集各方面訊息完善情報及思考 還是真的是爸爸媽媽自己的局限性 也就是說,爸爸媽媽也有可能是錯的。
我在這里寫文,并不是為了叛逆的孩子說話唷,也不是呼吁你們去用勇敢的頂撞自己父母或是否定父母說的每一句話。我希望親們能夠對身邊的人的話有思考,尤其最影響我們的父母。父母有時候也不一定對。當然,就算不對,出發點也必然是好的(除非不是親生或個別奇葩父母不愛孩子外)。他們的人生閱歷豐富,也會有對的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如何爸爸媽媽汲取有用的話語,甄別不正確的觀點,需要我們去多加思考,而不是盲從。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親們。也謝謝親們耐心閱讀完本文。能讀到這里的不是帥鍋就是美女。
晚安。撒花撒花~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