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看到書上有一句話,熟悉的同時也深以為然。
「擁抱變化,走出舒適」
我初次看到這句話是在我當工程師時,那個時候研究單元測試和敏捷編程的理論,書上就提到如何編寫強壯的代碼,其中就提到了擁抱變化。
擁抱變化是一個人生的態度。
大部分的人,習慣待在一個讓自己感到穩定安全的環境里。因此大部分人的生活目標就是讓變化盡可能的少,讓自己舒適而安全。這是絕對是常態,是大部分人的做法。
讓自己變好,變強就是一個反其道而行之的事情。
很多人還按照平常的要求來學習,這樣就很難進步,總躲在舒適區,能力就不能進步。而正常的步驟應該是:
舒適-》變化-》練習-》新的舒適區-》再變化。
練習的本質就是讓自己不那么的爽。
國家乒乓球隊的一次隊內選拔賽中,在比賽的前夕,主教練劉國梁突然下令給比賽用的球臺上打上蠟,這樣一來球臺就光滑了很多,球在上面的彈跳特性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很多球員非常不適應,但是球臺雖然變滑了,但其實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對戰的雙方都會有同樣的影響。那么對結果有什么影響呢?
一打比賽高下立判。
原來的幾個種子選手雖然也受到球臺的影響,但是對戰績的影響卻不大,種子選手在隊內比賽中的勝率依然是最高的。
這是為什么呢?國家隊的訓練強度和難度已經非常大了,他們選出來的種子選手,都是未來金牌的有利爭奪者。種子和非種子選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處理非常規球的能力。高手就能更快適應新的挑戰,調整自我的能力更強大,他們可以更快的適應那種不爽的節奏和感覺。
在每一個掌握了頂尖能力的行業里面,寶貴的都是那種訓練的自己的辦法,是保持自己不斷適應變化的技巧。中國的乒乓球隊歷經了多次規則,器材的變化,一直屹立在最高的水準,這也證明了技巧提高本質就是擁抱變化的能力。訓練不僅僅是千百次的重復,而是不斷挑戰新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