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不止是職業道德

? ? ?(謹以本文獻給五月,獻給青年)

? ? “敬”是我國古代一項重要德目,在中華文化的道德規范中占據核心地位,“業”最早指學業,引申為事務,工作,事業,泛指各行各業。宋代大理學家朱熹認為,“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漢語詞典也主要沿用了這種解釋,“敬業”最簡明的現代解釋就是認真做事。就是凡做一件事,就要忠于一件事,全力以赴,心無旁騖。

? ? ? ? 我們在形容一個人的“敬業”時,常常用到愛崗樂業、認真負責、勤奮進取、專注忘我、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無私奉獻、自覺投入、富有責任感和使命感、腳踏實地、幾十年如一日等詞。敬業者的形象有時候甚至與因堅守崗位而犧牲家庭甚至犧牲生命聯系在一起。“敬業”一詞,具有豐富的道德內涵、倫理標準、職業要求,包含了認知、情感、行動三個層面。一個人是否“敬業”,關鍵取決于他/她對所從事的學習或工作的認知,即便對待同一項工作,人與人之間認知的不同足以造成對待工作情感和行動層面的云泥之別,而認識是根源所在。有的人可能視工作為樂趣和享受,有的人則視為義務和負擔,基于不同的認知,人們投入到工作中的態度和情感也是各異,有的人是內驅的動力為主,有的人則是外部的壓力為主。不管是為了謀生自立養家糊口的“現實派”,還是為了成就自我奉獻社會的“理想派”,但凡能做到“敬業”者,都是國家發展、社會建設的積極力量,他們所展示出來的行動超越職業標準、崗位要求。

? ? “敬業”可以是一個人的自我評價,但主要是一種來自他人、單位、社會的外部評價,因為“敬業”是有程度差異的,“敬業度”是對同類崗位的從業者比較后才能得出的。在符合工作需要、勝任崗位、滿足考核條件等這類基本(也是外在的)要求之上,能夠把“敬業度”提升到什么樣的水平,就是一個人自我(也是內在)要求的結果了。一個人如果有這種自我要求的存在,那么工作中的付出有沒有被領導或同事所看到,是否有望得到加薪或晉升,工作的臟累程度和壓力挑戰,哪怕是“吃力不討好”,都不足以影響她/他。工作過程中他/她的關注焦點始終是如何把工作本身做好,做到最好,無條件性地去做,并且精益求精。反之,一個人如果沒有這種自我要求的存在,那么天底下沒有不累人的工作,對工作的抱怨、敷衍、偷工減料、不負責任、向“錢”看等等,都會出現,而且總能找到無數個辯解的理由。

? ? ? ? 敬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一。在我國改革攻堅和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各行各業需要普遍樹立和弘揚敬業精神。尤為重要的是兩個方面:

? ? ? ? ?一是青年人將敬業作為內在需求,真正認可并踐行不止。青年人處于從校門到社會,工作剛剛起步,前途還不明朗,事業尚未定型的特殊時期,在職場中普遍職位不高,收入不多,經驗不足,還有結婚生育方面的任務,比較容易出現迷茫、浮躁,也很容易拿自己的工作和別人比較,“這山望著那山高”。然而,青年人最初步入社會的五年、十年,是他/她一生事業的奠基,至關重要。這是最為年富力強、最少受干擾的黃金發展階段,也是職業技能、職業倫理和素養的形成期。為老板,為錢,還是為自己工作呢?青年人,無論起點是什么,首先是為自己最大限度的成長而工作,這與你在什么崗位、什么行業、怎樣的物質條件都沒有關系。對于一個揣著創業夢想的青年人來說,你可能正在為老板打工,但你同時也在為學習今后自己如何做老板而打工。這時候,你的老板不僅為你提供學習機會,竟然還支付你薪水,多么劃算!正如我們前面說的,對敬業的認知決定情感和行動,認知到位,那么敬業會成為自覺。

? ? ? ? 二是管理者善用規則的力量,營造公平進取的職業環境。我個人并不倡導讓少數人“犧牲式”地敬業,而是期待各行各業能夠“健康可持續”地敬業。在一個單位內部,需要管理者用清晰可操作的規則去明確相關的崗位職責、工作要求和考核標準,規范并落實讓多勞者多得,優勞者優得,不合格者淘汰的用人機制、分配機制和激勵機制。對于工作中的失誤、失職行為,規則的執行者應敢于追責,給予懲戒,保障規則的落地(而規范本身又何嘗不是對其執行者的保護)。在社會范圍內,需要管理者保障所有勞動者的尊嚴和體面,避免不同行業之間收入差距過大,充分鼓勵和肯定研究創新。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