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樸樹哭了,還上了熱搜,在節(jié)目《大事發(fā)聲》的直播現(xiàn)場,樸樹演唱李叔同的《送別》,因為感同身受太過傷心,一直抽泣,他沒能完成這個表演。
那個寫遍了青春思愁的曾經(jīng)的少年樸樹,已經(jīng)44歲了,毫無遮掩地坦誠了自己的蒼老,終于承認(rèn),沒有人可以不用長大。
人們紛紛感慨作為一名成年人,誰不是一邊努力活著,一邊又在崩潰。
樸樹害怕的是物是人非、年齡增長,我們害怕的是連樸樹都被現(xiàn)實世界打敗了。
@Better For You :中年人,最怕凌晨父母的電話。
@簡愛:沒錢,沒房,更怕的是后半生還是找不到合適的人,一個人孤獨終老。
@技術(shù)猿里最會吐槽的那只:天天加班至深夜,最害怕自己會突然得病,高昂治療費拖累家人。
@北方姑娘小精靈:工作3年了,還是個專員!2018來了,最害怕明年新年卻還是這樣的自己,無加薪無升職。
@敗家的包子媽:孩子出生,我每天都在焦慮如果教育不好他如何辦,如果我突遭意外,他才一歲就要失去自己的媽媽了怎么辦,如果我在未來幾年賺不到更多錢,沒法送他去國際幼兒園輸在起跑線怎么辦?
為什么我們壽命越來越長,但那種自信的、年輕的時光卻越來越短了?
作為成年人,我們有那么多的不安與焦慮!
25歲,最怕30歲時還是一事無成!
上次去朋友家做客,孩子剛畢業(yè),25歲左右,但十分焦慮,擔(dān)心自己要是30歲了還一事無成怎么辦!
畢業(yè)半年,做了四個月的新媒體,后遇公司的架構(gòu)調(diào)整,轉(zhuǎn)到一個問答社區(qū)做互動運營,才干了不到兩個月,又被調(diào)去做網(wǎng)站編輯……作為小白,自己和公司都不清晰更適合什么定位,所以總是淪為公司戰(zhàn)略調(diào)整的犧牲品。
工作整整一年,從求職到工作,關(guān)于未來一直充滿困惑。
25歲,看不到未來的樣子,不知道剛踏入職場以什么樣的姿態(tài)來成長,擔(dān)心到了30歲依然在為生計而奔波勞苦,擔(dān)心等到30歲的時候依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依然沒有一番可以為之付出生命而奮斗的事業(yè)。
生活過的索然無趣,限制在狹小的范圍里坐井觀天……有時候光是焦慮,但又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同樣因為30歲的年齡焦慮,閨蜜暖暖差點把自己最愛的人全部傷害。
“30歲焦慮從28歲開始發(fā)作。過完生日時我忽然發(fā)現(xiàn),沒結(jié)婚、沒房子、沒升職、沒存款。蹲在廚房大哭,像突然發(fā)現(xiàn)被人扔在孤島一樣恐慌。然后對著男友、家人和朋友亂發(fā)脾氣,氣家人沒能給我無憂無慮的生活,氣朋友沒有不舍不棄等等。那一年我是在懷疑和否定中度過的。
焦慮一整年到了 29 歲,生活沒有任何改變,反而更糟。生活、工作、家庭和我,這一切帶來的壓力在某個晚上終于擊垮了男友。他哭了。
好像就是那一刻起,我的生活就變了。
我開始反省過去幾年里從依賴家人到依賴男人的自己,反省自己任性的交往模式,和不自律、不節(jié)制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我把所有煩心的事情擺在自己面前,著手去做。
三個月后,我們結(jié)婚領(lǐng)證并且買房了。花更多時間看房,想辦法借錢。半年后開始裝修,因為手里拮據(jù),所有的人工都盡量自己做,兩個人累到去醫(yī)院。再過半年補了蜜月,回來后開始著手改變自己,用了四個月時間減掉了20斤。
我用一年的時間改變自己和生活,為了迎接我的 30 歲。”
像暖暖一樣,焦慮這個過程一點用也是沒有,而試圖改變自己、付出行動、我們才沒有空閑去害怕!生活才會有新的轉(zhuǎn)機。
所有害怕都可以獨自承受,最無法承受的是父母的害怕
自己的害怕總是可以獨自消化的,想想撐一撐也就過去了。但大學(xué)畢業(yè)上班后,最大的害怕不是職場的不適應(yīng),不是怕養(yǎng)不活自己,而是凌晨父母的電話。
作為家里的獨生子,我最怕自己出意外后,父母老無所依,所以我一直活得謹(jǐn)慎又小心翼翼。
上周一起和同事們開新年研討會,會完和同事們一直聊到進地鐵,然后我們談到各自害怕的事,我一會兒被他們感動,一會兒又被他們笑到蹲地上。
“我怕我爸,我爸怕我媽”
“我害怕城市中的人流,害怕熱鬧的地方”
“我害怕給女朋友的求婚驚喜,被識破”
“我最怕老婆跟我說去做個頭發(fā),買個包……”
在笑鬧中,目送著他們換乘地鐵奔向東南西北,我也走進車廂,找了一個靠門的位置,站定,剛掏出手機,媽媽的電話就打了進來。
“怎么了,媽?有事嗎?怎么這個時間打電話?”
我特別怕突然接到我媽的電話,因為平時都是我主動給她電話,而她最近兩年給我打的三個電話分別帶來了爺爺、奶奶、舅舅去世的消息。所以,我問上面這句話的時候,心跳的不受控制,因為我真怕家里唯一的老人——外婆,有事情。
“我沒事兒啊,你沒事兒吧?我剛才在廚房做飯呢,回來后看有兩個未接,都是來自北京的,我以為你有什么事兒呢,嚇?biāo)牢伊恕?/p>
“我沒事兒,不用擔(dān)心了,媽,我不會換號的,我要是換號,肯定也會第一時間告訴你的呀!”
“嗯嗯,沒事兒就好,那我掛了。”
掛斷媽媽的電話后,我轉(zhuǎn)過身,看著車廂里無數(shù)個疲憊身軀,淚水,傾盆而下。明明沒什么壞消息,大家都好,我卻止不住流眼淚。
是焦慮未來?總有一天會接到關(guān)于外婆的突來電話,還是聯(lián)想到父母年邁可能得到消息還是鄰居打來?胡思亂想也好,自責(zé)也好,反正,那個時刻我真的害怕極了。
10000個人,就有10000種害怕
生活該經(jīng)歷的害怕誰都跑不掉。
再優(yōu)秀的人生也有自己的害怕,這個時候生活貌似真的很公平,不會因為你太好或者太差勁而偏袒誰。
那我們就只能這么聽?wèi){“害怕”擺布嗎?
首先,我們要正視自己的害怕,它不是毛病,也不是性格缺陷,更不是多么大的缺點,只是一種想要變更好的情緒。
我們要避免陷入“害怕-懷疑自己-再害怕-再懷疑自己-更加害怕-更加懷疑自己”的怪圈,你可以努力嘗試著用行動去改變,但千萬不要著急。
其次,我們要認(rèn)清,這世上沒有完全不害怕的人生,只有完全不思上進的人生。不管你是多么光鮮亮麗的人生,還是多么糟糕的人生,都有各自的害怕,這是很正常的現(xiàn)狀。
我們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去行動,嘗試著去改變現(xiàn)狀。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害怕面前,心態(tài)好者勝。
朋友跟我講過她朋友的故事,畢業(yè)兩年不到已經(jīng)成為公司合伙人,她這么厲害除了實力還有好的心態(tài)。
她本科畢業(yè)去北京時,心里想的就一句話:“先努力做著,實在混不下去再回家唄”。
她有著當(dāng)代年輕人少有的平和心態(tài),不會總是把時間放在擔(dān)心害怕上,不會去想:要是失敗了血本無歸怎么辦!她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踏踏實實實地努力著,最后的結(jié)果還不錯 。
最后,還有特別重要的一點,或許我們都不用那么急,嘗試接受自己平凡的人設(shè)試試。
《請回答1988》里的德善,是家里的老二,不像姐姐那么有地位,也不像弟弟那么受寵。
是哪怕家里煤氣中毒,爸爸媽媽都記得老大老三,都遺忘的老二;是好不容易選上在奧運會舉牌子,那個國家最后卻被取消了,是過生日都沒有完整蛋糕的老二。
按理說,她應(yīng)該比任何人更焦慮更害怕,爸媽不疼,學(xué)習(xí)成績糟糕,所有糟糕丟人的背事都給她遇到了。
但那又怎么樣,哪怕她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里老二,但她演了全劇的女主角啊。
就這般普通又怎樣,人生就這樣了又怎么樣,你就想著,反正大不了就當(dāng)個普通人咯。
那我就接受自己平凡人的人設(shè),然后繼續(xù)心態(tài)平和地往前走,說不定,最后我就是那個被偏愛的“普通人”啊。
可能我仍平凡,但我已不再是那條咸魚,這就是我們努力且不必害怕人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