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法學習的時候,我喜歡看看古人學習書法的故事,很多時候,那些勵志的故事,都是看過一遍就牢牢的記在了心里,然后一次次激勵自己努力向他們學習。
張芝勤奮池水盡墨;鐘繇夜晚躺在床上以手畫被,以至被子被畫穿;王羲之吃墨;王獻之寫盡門前十八缸水;智永三十年不下樓,求字的人踏破寺廟的鐵門檻;歐陽詢野外讀碑三天三夜才離去;顏真卿家窮時以掃帚蘸泥漿寫字,懷素寫盡門前的芭蕉葉,寫穿漆板;趙孟頫日書萬字;文征明八十尚能寫蠅頭小楷;王鐸一日臨摹一日應請索,終生不易;吳昌碩寫石鼓文三十年而成一代宗師;林散之每晨500個小楷,至六十歲始學草書而成當代草圣……
每每想到這些大師們如此智慧卻還如此勤奮,就知道自己為啥寫的不太好了。所以,直到今天,我也不敢有絲毫的驕傲和懶惰之心,即使我再努力,也比不上大師們之萬一啊。
還有很多不是書法方面的大師,那種勤奮的故事,亦讓人久久不能忘記,讀之令人心血澎湃!魯迅說,我哪里是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寫作上;愛迪生僅僅實驗發明電燈,據說就用幾千次;陳景潤公交車上思考問題,忘了下車,甚至在路上想問題一頭撞在樹上…
這些故事時時在心里,不知不覺已經有二十年的沉淀了,對自己執著學習書法的精神,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不知對初心是否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