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搞了個有關責任問題的大討論,在討論會上,我也說了幾句。事后一看,還有點意思,遂作整理,以資討論。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這個命是什么意思?就是使命,也就是責任。君子是什么人?我們一般認為是道德高尚的人。其實君子,最初的時候是指“君之子”,就是國君之子,就是貴族。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成功人士。人生怎樣才能成功?你要知道你的使命所在,你的責任所在。成功人士最重要的標簽不是有多少錢,當多大的官,而是責任,你是否擔當了人生的責任。
我覺得人生有五個責任,就是對國家的責任、社會的責任、企業的責任、家庭的責任,以及個人的責任。
談到對國家的責任,我講一個歷史故事。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逼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清政府向各侵略國賠款,總計四億五千萬兩白銀。為什么是四億五千萬兩?因為當時的中國,總共有四億五千萬人口,一人賠一兩銀子,所以是四億五千萬兩。各位同仁,國家落后,我們大家都會倒霉,都會受苦。
談到對社會的責任。什么是社會?社會是由人組成的,社會關系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我們對社會有什么責任?最重要的是體現在尊重人,理解人,包容人。
我剛到公司工作的時候,被派去外省一個項目部。我們項目部的人,有時候打一會牌,就有警察來抓我們,然后每人罰款一千,不交就關進拘留所。臥草,當地人天天打,從早打到晚,沒見過被抓過。但我們打,打一次抓一次。這說明什么?岐視!他不把你平等的看。當然,這是十幾年前的事了,后來我也去過不少省外項目部,這種受岐視的現象越來越少了,這是社會的進步。
我說這個是什么意思呢?中國的傳統社會是熟人社會,在熟人之間,我們知道友善、誠信、助人,但一旦面對陌生人,這些美好的品德就打折扣了,甚至消失了。隨著工商業的發展,人口流動越來越頻繁,我們會越來越多的與陌生人打交道,所以,我覺得個人對社會的責任,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與人交往的時候,要心存善念,以真誠的態度,平等、公正、友善的對待每一個人。
談到對企業的責任,我想說一句,“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是古人教給我們的最起碼的職業道德。我們所在的公司,也許給我們的工資不比別的公司高,福利可能也是如此,但是,一定要記住,是誰在你學校畢業,四處找工作的時候,給了你一個安身立命的機會,是誰把你從一個菜鳥培養成了一個行家里手?人一定要知道感恩,在公司每一天,就應該努力工作,回報公司的信任。如果有一天,你的翅膀硬了,可以到更大的舞臺表演了,不要忘了常回娘家看看,有機會的時候幫一把,這也是人之常情。
談到對家庭的責任,我想這一點不需要我多說,誰不是父母的兒女,誰不是兒女的父母,誰不是丈夫的妻子,誰不是妻子的丈夫。中國人的心靈歸依是在家庭的,如果家庭不和諧不美滿,即使官再大,錢再多,人生也很難說成功。
最后談談對個人的責任。我想我們每一個人不是白來世界一趟的,就像孔子說的,是帶有使命的。你必須找到人生的意義,生活才可能充實而快樂。你不知道你的使命所在,不知道你的人生的價值在哪里,只是隨波逐流,看似每天忙忙碌碌,實則是你必須用許多無聊無趣的活動來填充你的時間,避免空虛感的來臨。沒有精神支柱的心靈,甘受物役而不自知,可悲啊!
這五個責任,落腳點在哪?我想一個最重要的落腳點就是工作。如果你工作吊兒郎當,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然后你跟我說,你是個愛國的人,愛家的人,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他瑪尼不是扯蛋!
如何搞好工作?
你一定要把你所學的和實踐努力結合起來。
我剛才提到了《論語》中最后一章中的一句話,“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全文是: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信,無以知人也。”)讀一本書,一定要重視它的第一句話和最后一句話。《論語》第一句話是什么,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時,指時機,習,指練習、實踐。你學到了很多知識,在適當的時候加以實踐,證明所學不虛,能夠解決現實中的問題,不是很快樂嗎?我想,能夠學以致用,不就很快樂了嗎?這個快樂并不是多少金錢可以衡量的。
你一定要做個自我燃燒的人。
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先生說,有三種人,一種是自燃人,只要給他任務,他就會竭盡所能努力完成工作。一種是可燃人,在領導的督促之下,制度的管理之下,他也可以燃燒。第三種人是不可燃人,不管你怎么感染他,幫助他,提點他,他就是不浸油鹽,不為所動,水過鴨背。
前幾年流行一本書,叫做《把信送給加西亞》。講的是西班牙人在古巴實行殖民統治,古巴人民發動起義,在山區打游擊。當時的美國政府決定幫助他們,與他們并肩做戰。麥金萊總統給古巴游擊隊領導人加西亞寫了一封信,表達聯合作戰的愿望。但加西亞正在叢林作戰,誰也不知道他在哪兒。而且,古巴游擊隊受到西班牙人的重重封鎖,派誰把這封信送給加西亞呢?
軍事情報局推薦了安德魯.羅文中尉,羅文中尉面見總統接受任務后,只說了一句“yes, sir。”沒有提任何條件,就立刻乘火車趕到佛羅里達海岸,渡過海峽,在古巴登陸,歷盡艱險,徒步三周,走過危機四伏的重重封鎖線,把信交給了加西亞。
羅文的故事,很好的詮釋了什么是可燃人,給他任務就能熊熊燃燒。
大家千萬不要以為日本人多么牛,稻盛先生也是從中國學去的。稻盛先生最喜歡的經典就是中國的《論語》,他從《論語》中吸取了巨大的智慧。
孔子說:“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走向人生的正道在于我自己,而要靠人家嗎?我想走上人生的正道,我就可以。這體現了人的主動精神,“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這一生能否活出生命的精彩,關鍵是主動,我要如何!而不是人要我如何!大概這就是“自燃人”的真義吧!
有了態度,還要有方法,談談我個人干好工作的簡單體會。一要有目標,二要有計劃,三要認真執行,四要反思。
沒有目標的人生是盲目的,沒有目標的工作是缺乏效率的,一定要結合公司、部門的目標,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標。
目標制定之后,一定要有詳細的計劃,年度目標要分解到每個季度,季度目標要分解到每個月,每個月要分解到每個星期,每個星期要分解到每一天。
有了計劃,不能讓它躺在紙面上,電腦里,關鍵要付諸行動,工作的時候就應該心無旁婺,全力以赴,一定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善于反思。孔子的弟子曾參說:“吾日三省吾身。”工作的時候,我們也要經常反思,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更好的技術,更好的流程,要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計劃。
有了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我們的工作一定會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