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狄亞》是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之一的歐里庇得斯的代表作,取材于希臘神話。它寫了美狄亞幫助王子伊阿宋盜取金羊毛,發現新國王殺死了父親。美狄亞幫助懲罰新國王之后,他們倆被趕出了家鄉。夫婦來到了科林索斯,生了兩個兒子。但伊阿宋不久后卻要做科林索斯國王的女婿,對妻子變了心,并要把妻兒趕出境外。這激起了美狄亞的憤怒。她設計毒死了國王和公主,又為了斷絕丈夫的子嗣殺死了兩個兒子。她如此懲罰了伊阿宋后乘龍車飛往雅典。
這部作品將美狄亞絕望暴烈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并且刻畫人物生動形象,傳達出這幕悲劇所隱含的復仇主題與女性政治問題。在當時古希臘奴隸主民主制衰落時期,這部作品譴責了社會道德淪喪、婦女遭受壓迫的社會現實。在《美狄亞》全篇中,也可看到女性意識的覺醒與獨立,更凸顯了人性的復雜與悲劇。
一、 歐里庇得斯的人本主義
歐里庇得斯和索福克勒斯、埃斯庫羅斯并稱希臘三大悲劇詩人。在其他兩位作家的筆下,無論是《普羅米修斯》還是《俄狄浦斯王》,都表現出了人在天神面前的無力與渺小,抗爭命運只會帶來悲劇。
《普羅米修斯》中主角為了給人類盜取火種被綁在懸崖上受盡折磨而死;《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從小被預言會弒父娶母,他的一生都在努力擺脫這種詛咒,然而越是抗爭就越走近他悲劇的命運。雖然這些作品或多或少地謳歌了奉獻、英勇、無畏等精神,但是整體基調都是默認命運是無法抗爭的,神也是不可戰勝的。
但是在歐里庇得斯《美狄亞》這部作品中,卻傳達了作者不同的思考。美狄亞雖然一生不幸,但她一直在抗爭命運,從未想過接受男權社會賦予她的角色。無論是最開始為了伊阿宋離開氏族,挑唆殺人,還是到之后為了報復伊阿宋變心狠心殺子,她都在努力地為自己爭得發言和生存的空間。在《美狄亞》中,人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人可以選擇自己的行為并且為之負責,神不再是決定人命運的關鍵因素。美狄亞的自我意識逐漸覺醒,人們可以有自己的情緒與想法。
二、 女性意識覺醒
美狄亞的人物塑造一直是冷血、不擇手段、果決的,這種有著鐵血手腕的性格多見于男性角色塑造。在傳統的男權社會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是符合社會對于女性的評價與價值判斷的,大多數女性溫柔、善良、具有母性光輝,那些奉獻自我、英勇無畏的英雄角色或者具有傳奇色彩的悲劇人物多分配給了男性。事實上,但是古希臘處于奴隸制社會,女性意識被男權社會壓制消解,女性只是附庸,只是男權社會的生殖繁衍的工具。“女性日益淪落為男性的財產和附屬品, 是勞作的奴隸和生兒育女的工具, 男尊女卑成為當時社會的規范。因此, 女性的價值必須借助于男性的賦予才能存在。女性作為第二性, ‘多余的肋骨’, 在夫權社會被套著沉重的枷鎖, 處于從屬地位。尤其在當時的雅典, 婦女的地位幾乎降到了奴隸的程度。”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狄亞卻是卻是全篇的核心人物,歐里庇得斯賦予她男性的性格,卻給了她女性的悲劇,并且作為作者希望讀者能同情和深思的對象,從根本上講,這部作品就在非常嚴肅地探討女性社會地位及女性意識覺醒的問題。
1. 漸進的三條對抗線
《美狄亞》中,美狄亞先后面臨和父親及所代表的氏族社會、伊阿宋及所代表的雅典奴隸制民主社會以及自己的內心和人性。
美狄亞為了和伊阿宋私奔,殺死弟弟以便拖延時間不讓父親追上來。無論是私奔還是弒弟都在顛覆氏族社會的傳統價值觀與社會約定。“氏族組織是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它對任何外來人都具有排他性。氏族成員的最高義務是維護氏族利益。”父權社會的壓迫與倫理體系迫使美狄亞做出極端行為確保自己的目的得以實現。
從氏族社會的角度看,美狄亞殺死弟弟并與外邦人私奔的行為的確是十惡不赦,無可饒恕,但是,美狄亞為了追求自由與愛情,勇敢地沖破了父權社會施加給她的枷鎖與束縛。她的反抗正體現了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她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找到了自己作為一個女人可以選擇人生的權利。這對宣揚婦女追求自由平等、個性解放無疑有積極的意義。
美狄亞是個清醒有智慧的女子,她對于父權社會的不滿和叛逆的心理強勁到壓制住自己對于殺人的罪惡感和對弟弟的愧疚感。她一直很明確自己的目的,出手果決,而這種性格是驅使她之后一系列行動的內在原因。
美狄亞和伊阿宋的對抗是整部作品的重點和高潮。
美狄亞為了伊阿宋拋棄親人來到科爾科斯,設計讓伊阿宋叔叔的女兒殺死了伊阿宋叔叔,好讓伊阿宋登上王位,之后又勤勤懇懇扮演妻子和母親的角色。她為了伊阿宋眾叛親離,拋棄良知與善意,也放棄了原有的階級地位,此時伊阿宋是她唯一的依靠,不僅是物質上的來源也是精神上的寄托。但是伊阿宋卻拋棄了她和孩子,轉而娶科任托斯國王克瑞翁的女兒,這等于摧毀了美狄亞的整個世界。
而對于伊阿宋而言,也并非對美狄亞沒有感情,但是在他的角色語境中,利益和階級更能打動他。他希望可以出人頭地,追求榮耀、尊嚴與更完美的精神生活,但是這樣的代價卻是美狄亞喪失尊嚴與榮耀。伊阿宋再三凸顯自己的性別優勢,并一再強調男權社會期待美狄亞要成為的角色是什么樣的。
伊阿宋所代表的奴隸制民主社會宣揚男性權威,踐踏女性的自主權與選擇權。伊阿宋與美狄亞的沖突暴發究其根本在于性別地位不對等的社會價值觀導向不同。美狄亞表現出的叛逆、自主不符合男權社會中女性應該扮演的角色,正是在社會期待她成為的角色和自己想要成為的角色中間產生矛盾,才促使美狄亞最后的爆發。
美狄亞為了報復伊阿宋,選擇殺害自己的兩個兒子,以讓伊阿宋絕后。
這就是她與內心的對抗。作為母親,她毫無疑問深深愛著自己的兒子,但是作為被男權社會拋棄壓迫的對象,她的內心又充滿了仇恨與反抗精神。她的對立面就是自己,無論選擇哪一方都要以失去另一方為代價。
美狄亞選擇了追求自我,她打破了男權社會默認的規則,顛覆了社會強加給女性的角色特點,證明了女性擁有選擇的權利,擁有成為“自由人”的權利。從某種程度上講,她的復仇是成功的,她迫使男權社會引起警惕,她懲罰了自以為是的伊阿宋,也發出了婦女無言的抗爭口號。兒子在某種意義上是父親的再生與翻版,美狄亞先后殺死了父親的兒子與丈夫的兒子,是對男性的一種“精神閹割”,是對父權、夫權的反叛與顛覆。
但是,美狄亞在實現復仇后,自己再次被邊緣化。美狄亞殺了兒子,固然報復了伊阿宋,但也對自己造成了莫大的傷害。母愛本就是每個母親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為了報復男權社會,為了追求自我和自由,放棄了她作為母親的角色和母愛的天性。美狄亞既找到了自我,也丟失了天性。
在之后,美狄亞回到雅典,看似是一個光明或者開放性的結局,但實際上她只是再一次遭到放逐,她已經和父權、夫權徹底決裂,只能被不斷地邊緣化。而她的遭遇也是當時雅典社會婦女的縮影。作為沒有話語權,不被允許有自我的弱勢群體,婦女一直處于精神層面的奴隸階級。男權不會正視婦女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性別歧視貫穿在社會的每個角落。而反叛與對抗注定是要付出慘痛的代價,美狄亞反抗父權社會,離開氏族,這使她失去身份,失去可以庇護她的背景,失去原生環境的印記;她反抗夫權社會,反抗雅典奴隸制社會,使她失去母親的身份,失去未來的憧憬。她在反抗的過程中也變成一個內心傷痕累累的獨行者,而她走的這條追求自由與平等的道路也很難為世人所理解。
縱觀全篇,美狄亞的行為確實殘忍、不近人情,對于她的評價,如果只從表面來看也多是譴責謾罵。但是造成她的悲劇的實質原因是男權社會對于婦女的壓榨、對于婦女需求的忽視與壓迫。歐里庇得斯贊美美狄亞的反抗,在他的筆下,美狄亞有著不輸于男人的心智與剛勇,是一個敢于抗爭的女英雄。美狄亞的復仇打破傳統意義上的復仇概念,挑戰人們的倫理與道德底線,美狄亞用兩敗俱傷的方式達到目的,而這樣激烈矛盾的故事情節更能引起人們的反思,引起對性別問題的重視。
2. 飽滿充沛的情緒與自我表達
《美狄亞》全篇都洋溢著非常激烈亢奮的情緒。美狄亞弒弟、伊阿宋變心、美狄亞殺子…這些情節讓讀者可以看到性格鮮明的人物,并被作品所傳達的復雜心境與激昂情緒所感染。而對于美狄亞人物的塑造充沛著她多重角色身份的對抗糾結的情緒及心理。
在伊阿宋對他坦白另娶她人時,她的內心就開始了左右拉扯,作品中對于她的心理描寫通過語言形象地表現出來,是不敢置信、憤怒、茫然、仇恨,多重情感更能打動讀者,更能體現人性,使得悲劇更具合理性與豐富性。
而對于美狄亞的自我訴求與情感表達,歐里庇得斯不僅通過美狄亞之口,而且通過保姆等他人的對話傳達美狄亞的不幸,更通過伊阿宋的言行勾勒美狄亞絕望的心境。
歐里庇得斯雖然描寫激烈的沖突與極端的行為,但是卻希望可以喚起讀者和社會的思考,提倡理性與節制。
《美狄亞》是歐里庇得斯的著名悲劇作品,而歐里庇得斯的其他作品,如《海倫》、《特洛亞婦女》等,都在關注女性地位與性別差異問題。歐里庇得斯贊賞美狄亞的行為,也把男性的一些優秀品質添加在美狄亞身上,雖然對于美狄亞人物的評價極端化嚴重,但是放在女性視角和性別歧視眼光里來看,美狄亞是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女性英雄,她為古希臘奴隸制的婦女喊出了反抗的口號,直至今天,仍具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