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陪我走過了最艱難的時光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文/婉兮

1

我所經(jīng)歷過的,最艱難的時光,是22歲到25歲那三年。

那時我還很年輕,江湖上卻已經(jīng)不見我的蹤影。紅顏薄命的故事被感慨唏噓過,就沉入人們的回憶,成為可有可無的一點愁。

我得了大病,靠著醫(yī)院的透析機來活命,每周有兩天奔波在醫(yī)院和家之家,不能工作、無法戀愛、沒有明天……

對一個剛剛走出校門的年輕姑娘來說,貧病交加且看不到希望的生活,無疑已走到絕望的邊緣。

記得確診的頭兩個月,我夜夜做夢,在夢里逆著時光走,回到大學校園的意氣風發(fā),回到高考考場奮筆疾書,回到童年時代的無憂無慮……都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從前。

據(jù)說夢境就是一個人的潛意識,我的潛意識里,可能已經(jīng)完全沒有未來了。

那會兒我無所事事,一閑下來,就胡思亂想自怨自艾,用焦慮不安織一張密密的網(wǎng),來將自己團團困住。

說這些,是想告訴大家,我的生活曾墜入深淵,幾乎看不到一點光。我曾放任著自己的懦弱和悲傷,不敢直面已成既定事實的人生,打算做個對命運低頭的人。于是整日昏沉沉躺在床上,拉起所有的窗簾,半夢半醒,渾渾噩噩過日子。

這樣的生活大概持續(xù)了半年,直到有一天我從書架里隨意抽出一本書,一翻開封面,便看到了觸目驚心的幾行字。

是史鐵生的書,作者介紹里寫著他也患了尿毒癥。一種同病相憐的惺惺相惜,讓我迫不及待想要重讀他筆下的文字、看他的人生。

那本書叫《我與地壇》,曾被選入高中課文。其實我早就看過,只是當時的人生尚且順風順水,走馬觀花草草一讀,還體會不到作者藏在字里行間的深意。

寫書的人與看書的人,總能在某個瞬間達到一種默契的心心相印。

讀書,有時就是一場靈魂與靈魂的遇見,猶如天時地利正好的救贖。

2

“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于能找到。”

讀到這句話時,我放下了書本,默默地走到陽臺上坐下,面對著漫天晚霞想心事。其實已經(jīng)不記得想了些什么,只記得那天之后,我收起了消沉悲觀,開始試著與命運握手言和。

精神不錯的時候,我把自己的幾百本書分門別類一一安置。在深夜里被心衰和口渴折磨得無法入睡時,就隨手抽出一本書來看,去別人的悲歡離合里,找出積極奮發(fā)的那一部分,來撫慰自己的酸甜苦辣。

漸漸的也就有事可做了,書里的情節(jié)起伏讓我惦記,有些富有哲理的句子像是當頭棒喝:

比如古詩十九首里吟:“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比如《上海的金枝玉葉》里說:“如果命運一定要給我什么,我就接受它。”

比如《老人與海》里寫:“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文字的神奇之處,就在于那只言片語可以瞬間擊中你的心,仿佛一道耀眼的光,剎那之間照亮生活的灰暗無助。你會覺得作者是你的知己,他懂你的苦痛和無助,代替你宣泄著那些對旁人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再帶來等天亮的勇氣,等希望的決心。

因為一本書寫到最后,總會有些溫柔和力量的。大部分作者都心里有愛筆下有光,以文字為槳,渡你上岸。

這漫長的一生,有時也如同悲傷逆流成河,生命之舟風雨飄搖。所以,我們需要源源不斷的精神補給來化解悲傷、苦痛、恐懼與絕望。

最簡單也最實用的精神補給途徑,便是靜下心來的閱讀。

3

后來我才注意到,許多名人,也都跌入過深淵。這些悲痛欲絕的體驗,從來都不是誰的獨角戲。

胡歌出過一次車禍,在2006年。對他來說,堪稱致命一擊。

那時他還是當紅的小鮮肉,憑著李逍遙一角人氣暴漲,前途不可限量。

可誰也沒想到,禍事忽然降臨,胡歌與女助手乘坐的車子與一輛貨車發(fā)生追尾碰撞,助手搶救無效身亡,胡歌右眼重傷,容顏盡毀。

對一個英俊小生來說,這無疑滅頂之災,因為作為一個年輕偶像,一張俊臉、一副好皮囊,是他的立身之本,是幾乎所有榮耀的來源。

那時候,許多目光注視著他,急于窺視這個曾被命運眷顧的少年,怎樣面對命運的捉弄。

忽然墜入深淵走到低谷的人,必須有一件事作為支撐點,來撐起搖搖欲墜的人生。

而胡歌尋到的那個支撐,是閱讀。

他依著黃磊開出的書單,讀了許多書、聽著《百家講壇》做筆記、臨風窗下背誦“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后來他說:

“這場車禍就像上天的恩賜,讓一直無法靜下心思考學習的我,忽然有時間去充電。”

壓力一點一點被排解,復出后的胡歌出了專輯拍了片,甚至寫了一本書,叫作《幸福的拾荒者》。

如果皮囊難以修復,就用思想去填滿它吧。這樣的認識在喧囂浮華的娛樂圈,難能可貴。因為文字里的練達智慧,遠非名利場里的人聲鼎沸可比。

所以十年后的梅長蘇,得以取代李逍遙,成為胡歌的另一個標簽。

4

前幾天,一個年輕的男孩來問我,怎樣讀書,才能快速地走出當前困境?

我覺得自己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因為讀書一直都不是立竿見影收效顯著的短線投資。我能告訴你的只是它穩(wěn)賺不賠,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xiàn)在已經(jīng)記不起來吃過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jīng)長成為我的骨頭和肉。閱讀對思想的改變,也是如此!”

因為,閱讀的廣度能決定了一個人對世界與生活的認知,閱讀的深度則可以造就一個人與自我、命運溝通共處的能力。

人在低谷里的孤獨和無助,考驗的正是這些認知和能力。

劉曉慶在她的自傳里提到過,她在偷稅案被拘留后,一夜之間白了頭。但僅僅只花了兩天時間,她就調(diào)整過來了,然后詳細列了一個書單,讓律師幫著轉(zhuǎn)交給自己的朋友,要求照著書單把這些書送來。她想,“反正一時半會兒也出不去,我正好利用這個時間,看書寫作。”

從前我對這個大起大落的名女人無感,但這段話令我刮目相看,難怪她出獄后還能夠靠著跑龍?zhí)讝|山再起,還清債務迎來圓滿愛情。那份不怕從頭再來的勇氣里,同樣藏著讀過的書和走過的路。

身軀囿于萬丈深淵,心靈依舊四海馳騁。這就是艱難時光里,閱讀之于我們的意義。

因為始終在路上的靈魂,才能夠保證內(nèi)心世界不貧瘠荒蕪,為走出困境提供精神支撐。閱讀能給你的,其實不過是點一盞燈,照著前進的道路和方向,讓你不迷茫、也不迷路。

山窮水復里的人,怕的正是沒有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

路要靠雙腳去走,驅(qū)使雙腳的,卻是生生不息的信念。

讀書,不能馬上帶你走出困境。但它可以培養(yǎng)起你的勇氣與決心,來從容應對這命運的捉弄、人生的無常。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幾天前,和朋友談選擇,等我靜下來的時候,思考更多的是放棄。- 人生路上充滿了選擇,有選擇必定有放棄。面對十字路口,...
    瘋狂的科技閱讀 349評論 0 0
  • 一只螞蟻爬上我的手
    每日愛圖閱讀 155評論 1 0
  • 網(wǎng)絡中四 謝芳10月5日 持續(xù)分享第85天 當咨詢師提出問句后,有時當事人不知如何回答時,即會沉默。當事人之所...
    xfsunshine閱讀 497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