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頭,會做家務的孩子很聰明呢!

你好,這篇文章1483個字、9張圖片,大概需要花費4分鐘閱讀。

丫頭的暑假作業函昨日收到,與以往相比,“讀課外書”改成了“讀經典文學作品”,“做家務”改成了“每天幫家長做家務”,我看到這,呀,太符合我的想法了。

丫頭四年級完結,“讀書”這個作業向來完成很棒,“讀經典”的習慣也在逐漸培養中。所以,今天老媽暫時只對“做家務”有話要說。

我小時候有一段時間和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喜好讀書,崇尚先學治家之道,在他的餐廳墻壁上就掛著《朱子家訓》。所以,爺爺便要求我做一些家務。我自今對《朱子家訓》第一句爛熟于心,“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卑司艢q的年紀,掃地、擦桌、收衣、關門這些活是完全可以做的,唯獨就是每天被爺爺很早就叫起來,心里不喜歡。但也沒辦法,向來嚴謹的爺爺從來都是說一不二,我不敢違背。

不過,有時候,按照長輩的囑咐去做事確實能收到意外的驚喜。我記得有一次學校修新剛完,圍墻還沒有砌好,各班先自行大掃除。打掃完畢,我習慣性的把門窗關好,還找到正在開會的班主任拿到鎖,把門鎖好。第二天,很多班新發的掃把撮箕不見了,除了我們班。

后來回家讀書,有個暑假爸媽都去了深圳,我負責做飯等家務,妹妹照看家里的小賣部。幸好當年爺爺總是一大早帶我去買菜,也教我怎樣配菜,妹妹的同學來家里一大串,妹妹只說,姐,做幾個好吃的菜。幸好爺爺教過我“豆豉燒冬瓜”、“紅燒鯽魚”、“蒸辣椒茄子伴”、“麻婆豆腐”還有“辣椒炒肉”,這些方便買到原料又容易處理的菜。

十幾歲年紀的我把每樣菜都做兩份,滿滿地擺了一桌,直到后來很多年,妹妹都說,姐啊,你沒有給我丟面子呢。

還有后來成家養崽,我也一直自理能力頑強,想想,這都受益于最初爺爺的教誨吧。我記得奶奶就說過,會做家務的孩子不會蠢到哪里去。

前幾天,看到同事的朋友圈里有她女兒做的菜,菜樣看上去就讓人垂涎三尺,我不禁想起這個看著長大的小女孩。她一直是我喜歡的那種孩子,待人寬容學習優秀,中考大勝之后自己做菜招呼同學;平日里去他們家,也總是她給叔叔阿姨端茶送水果。真的很棒的一個孩子。

所以,我一直信奉,“會做家務的孩子更聰明”這樣的觀點;后來,接觸到更多育兒的知識后,發現“孩子做家務”真的是有很多益處。

美國心理學家威蘭特的一項長期跟蹤調查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其長大后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為1:10,前者也比后者的工資高約20%,而且婚姻更幸福,更不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所以,在很多國家,學校就有明確的作業要求孩子每天完成哪些家務,而學校里也配備了相應的家務課程。在丹麥,每一所小學都配備了專門的教室,讓孩子們學習烹飪、房間整理等等課程,并且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日本、芬蘭等國家的家政課程也十分受家長和孩子們的歡迎。

一份關于各國中小學生日均做家務的時間數據顯示:美國72分鐘,韓國42分鐘,法國36分鐘,英國30分鐘,而中國只有12分鐘。

所以,我覺得中國的孩子確實急需培養“做家務”的意識。

舉個例子,來看一下美國孩子的家務清單。

9-24個月:自己扔尿布。

2-3歲:扔垃圾,整理玩具。

3-4歲:刷牙、澆花,喂寵物。

4-5歲:鋪床,擺餐具。

5-6歲:擦桌子,收拾房間。

6-7歲:洗碗盤,獨立打掃房間。

7-12歲:做簡單的飯,清理洗手間,使用洗衣機、洗車、拖地板。

我把這個清單拿到丫頭面前,說:“喏,你對照看看,你該做些什么家務?!?/p>

丫頭看了一下,扔出一句話,“老媽,我幫老爸洗過車啊,放假了也天天拖地,要不,你教我做菜?”

我說:“好啊,看來我以后能吃到女兒做的飯啰,可以享福啰!”

丫頭十歲,她樂意學做家務,老媽很欣慰。

上一組日本兒童勞作的圖。

打掃教室

打掃走廊

打掃門縫

打掃操場

打掃泳池

打掃廁所

打掃寵物屋

澆灌菜地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我不是什么,我也成不了什么。 面對赤裸裸的現實、生吞活剝被揉擠的生命,我得說:“丫頭,不要輕言放棄,珍惜自己擁有的...
    小草_d5ad閱讀 2,086評論 23 17
  • 整數可以用十進制,也可以使用十六進制(0x) 浮點數可以用數學寫法,也可以用科學計數法(1.23e9) 字符串是以...
    LGirl閱讀 235評論 0 1
  • 推薦幾個好玩的App給大家,這些App里邊有工具類的、有娛樂類的、還有學習類和職場的~ 1.Pigment Pim...
    欲與清風看明月閱讀 2,266評論 6 28
  • 臧質攻占梁山西城后,自己請求乘勝去進攻東城,顏樂之勸劉義宣道:“如果臧質再一次攻克了東城,所有的大戰功勞恐怕就要歸...
    寒七琪閱讀 340評論 0 0
  • 讀書這件事每個人其實都有不同的目的和方式,很多人把這件簡單的事搞得太形式化了,強烈而迫切的在每次讀書的過程中去找那...
    秀吉君閱讀 434評論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