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聽說過這些天才所創造的完美和奇跡:
莫扎特,4歲譜曲,6歲演奏,到處巡回,而且有天生的完美音高。
天生就有天才?都是因為刻意練習!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
帕格尼尼,在有一次拉小提琴的時候,在斯根琴弦斷掉三根的情況下,用剩下的一根弦完美完成演奏。被稱為折疊獨弦操圣手。
天生就有天才?都是因為刻意練習!尼科羅·帕格尼尼
但是你聽說過嗎?
莫扎特的爸爸也是一位作曲家,在莫扎特很小的時候,他的爸爸就全職培養他,在吸取培養他哥哥姐姐沒有完全成功的經驗的基礎上,才把他培養成最棒的人。
帕格尼尼在追求一位貴婦人的時候,為了得到她的芳心,嘗試著用兩根琴弦創作了《愛情場面》,兩根琴弦分別代表男女之間的低聲蜜語,而在意大利公主的提議下,他創作了獨弦演奏的作品《拿破侖》,當年那次公開表演時斷掉的琴弦,恰恰是他自己拉斷的。
這本叫《刻意練習》的書,研究了很多的“天才”:或者具備超人的記憶力,可以背誦圓周率后上萬位數字,可以記住隨意說出的幾萬個數字;或者挑戰人生極限,可以連續做到幾萬個俯臥撐;或者是某個領域的杰出人物……
這些“天才”看起來都站在了不可企及的高度,但是他們之所以成為天才,唯一的秘密就是:刻意練習。用一套系統性的辦法專注堅持突破。
20歲之前,刻意練習超過10萬小時,就可成為芭蕾舞大師;
每周1小時,經過兩年100多次的刻意練習,不停地想辦法記住數字,普通人就能記住隨機說出的80多個數字。而有一個孩子可以記住300多個數字。
1908年的馬拉松世界紀錄,在現在只是參加馬拉松比賽的入場資格;
1973年,最初的圓周率世界紀錄是背誦小數點后500位數字,之后一直被打破,到目前的最高紀錄是背誦小數點后十萬個數字;
普通人連續做100個俯臥撐已經很不錯,吉尼斯世界紀錄1993年,21小時23分鐘內,四萬六千零一個俯臥撐。
人體的極限在不斷被挑戰,為什么人類總是能創造奇跡?
研究表明,這些創造奇跡人的大腦海馬體比普通人要大,說明人的大腦是最能適應外部需求的。
怎樣刻意練習?
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其次精神要高度集中,不能玩;第三是努力挑戰,走出舒適區,每次練習不能和上一次一樣,每一次都要反饋;第四是要持續不斷地練習。
各行各業,只要練習超過1萬小時,就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這就是一萬小時理論。但是,真的是這樣嗎?看門的大爺看了數萬個小時,也沒有成為保安專家,一個不用心的老師,上了幾萬小時的課,也沒有成為名師。為什么?
因為他們沒有刻意練習,要成為專家,有些領域幾百個小時就夠了,有些領域一萬小時也不夠,所以刻意練習才是決定能否成功的真諦。
還有一點,決定刻意練習是否有效,是否能夠堅持,我想就是興趣和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