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蹣跚卻仍不忘求知,也許這便是人生最好的境界

今早下車后,正準備過天橋去國家圖書館。突然一位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在我前面邁著顫顫巍巍的步伐,弓著腰走上了天橋。我放慢了步伐跟在老人身后邊走邊打量著他:白發稀疏,身穿一件淡藍色襯衫和一條卡其色休閑褲,手里拎著兩個小編織兜,一個80多歲老人的典型標配。可天橋對面就是國家圖書館,難道他是來看書的嗎?

我內心不太敢相信,畢竟80多了還要坐著公交來國圖看書,身體上的精力不知是否足夠。也許是有很多高齡的老教授、老先生,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不常會遇到。當下天橋時,因為我站在高處一眼看到了老人其中的一個編織袋里裝著一臺Thinkpad筆記本。心里一驚,這么大年紀還能拿著一臺筆記本電腦來國圖,想必是一位老教授了。下了天橋總不好一直跟在他身后,默默護送著他安全過了自行車道后我加快了步伐兩步便超過了他。從他身邊經過的一霎那,我內心深處被重重地錘了一擊。

那一刻,我在想今日的我還年輕,大步流星身姿矯健,可當我80歲駝了背,步履蹣跚又會怎樣呢?那時的我是否仍有精力和毅力,手提著書本和電腦,去圖書館看世事百態,寫五味雜陳?我回頭了望了一眼老人,他正緩慢地上著臺階。我轉過身進了存包處,不一會兒老人也進來存包,確實無疑了。

當我掀開門簾從存包處出來的一霎那,溫暖的陽光照在我的臉上。這情景似曾相識,讓我憶起年初實習時,在早班地鐵上讀著《麥田里的守望者》,感觸良多。卻也是在行駛到地上段的瞬時間,溫暖黃潤的晨光從車窗里鋪灑進來,沖散了生活的奔忙與疲倦,讓那一刻只留得歲月靜好。正像賈平凹所說:“人生得也罷,失也罷、苦也罷、喜也罷,關鍵是人生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沒有日暉。”是啊,此時有我有了日光,更置身于書香,如何不是一件人生幸事?

因而決定:“嗯,我要將這震撼與感動寫出來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可能你會說在國圖,遇到老人很是常見。確實如此,有時我看書看累了,抬頭環顧四周時常能看到一兩位滿頭銀發的老人在某處座位看書。而前些天的一個下午,我旁邊坐著的便是一位60多歲的老奶奶,她一直在那用電腦認真的碼著字。想著應該是位老教師,在進行論文研究。當時坐在她旁邊的我若是有些許分神便如坐針氈羞愧難當。只是今天偶遇的這位老人真的是年紀非常大了,才讓我如此震撼,感慨萬分。

今年6月回到武漢時,已經寫完畢業論文的我相約好友去一家書店看書。當時離自習室的開放時間還有幾分鐘,我便拿起書坐在落地窗前的臺階上隨意翻看著。而坐在臺階另一頭的是一位穿著考究的老人,戴著眼鏡手拿著一份報紙認真讀著。而恰巧在窗外是一個女兒拉著母親的手緩慢經過。慶幸我拍下了那美好的一刻。

今日,怕是人世間最美好的兩樣東西偶然拍進了我的照片里。窗內是對知識的認真渴求,窗外是對溫情的緊緊攥握。且行且努力,且行且珍惜。

我想這世間最容易的事,莫過于“求知”。因為無論你是襁褓中的嬰兒、正在上學的少年,還是已經工作的成年人、退休在家的老人,“求知”于你都是沒有門檻的一件事情,只要你想便能去做。但這世間最難的事,依舊莫過于“求知”,因為那需要我們付出太多,更是一生的堅持。

最近見了幾位二戰考研的朋友,他們跟我說了很多類似的煩惱:“我覺得我最近效率真的很低,看書看不進去也記不住。感覺自己進入了疲乏期。”我基本上都會告訴他們:“不著急,一步一步慢慢來。”

是啊,”求知“這事兒急不得,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走著走著,由年輕人變成了老人,由身姿矯健變成了步履蹣跚。但那些你走過的路卻成就了此時的你,而那些腳印也會因你堅持“求知”而越發厚重。

或許當某一個清晨,你從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已經弓腰駝背,老得牙齒都已掉光,但依舊顫顫巍巍地拿起一卷書,迎著晨光熹微,伴著幽幽墨香,沉浸在那寧靜致遠的世界里。

我想,也許這便是人生最好的境界。


步履蹣跚卻仍不忘求知,也許這便是人生最好的境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