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大熱,里面的太太羅子君養尊處優,保養得當,卻被貌不驚人、穿著樸素,還是30好幾的單親媽媽凌玲打敗,羅子君與丈夫陳俊生結束十余年的婚姻,被迫重返職場。
離婚前的羅子君生活優越,是眾人羨慕的對象。她任意揮霍,去名品店買8萬塊錢的鞋;她對周圍的人很苛刻,對服務人員呼三喝四;她住大房子,喝下午茶,沒有生活的壓力。
唯獨內心缺乏安全感,因為優越的生活都是丈夫努力工作提供的。她害怕“日漸松弛的皮膚,和老公身邊花枝招展的女孩子”;她害怕自己日漸蒼老拴不住丈夫,說到底,她僅僅是一個家庭主婦。
她也不是沒有努力過。丈夫喜歡水仙花,她的微信名字就是風中搖曳的水仙花,丈夫說改喜歡向日葵了,她就將名字改成向日葵。她還買回來丈夫看上很久但一直沒舍得買的定制沙發。
但這些并沒有挽留住陳俊生離開婚姻的步伐,因為他碰到了他的解語花。
陳俊生加班不舒服,凌玲遞過來胃痛藥。工作多,凌玲把手頭的工作做到最好,分門別類,給陳俊生最多的支撐。還有車里的沉默不語,讓陳俊生感受片刻的放松。
看上去,是陳俊生和羅子君的婚姻出了問題,多年來一個飛奔向前,一個停滯不前,早已產生了距離。子君為人居傲,眼里沒有別人,又沒有掙錢的能力,內心又是敏感而脆弱,這段婚姻本來就不平等。
但是,如果沒有凌玲的謀劃和推波助瀾,這段婚姻未必就會走到分崩離析的階段。至少,他們未必是因為凌玲而離婚,陳俊生未必會成為凌玲的丈夫,凌玲孩子的爸爸。
但這男人變起來,早已忘了過去“我賺錢養家,你貌美如花”的承諾,恨不得飛奔到新人的懷里。
羅子君曾經和閨蜜唐晶一樣,也是大學畢業。不過工作了半年,就被陳俊生娶回了家,做了家庭主婦,根本談不上什么工作經驗。這一離婚她便失去了經濟來源,要養活自己和孩子,仿佛天塌下來一樣。
原來建立在他人身上的安全感,是那么容易崩塌,因為這份安全感老天是那么容易收回去。
02
小學的課文里,有一篇文章《致橡樹》,這么多年都沒有忘記過。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
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只有相得益彰的愛情,才有可能穩固長久。
也有人不信,說唐晶和男友賀涵事業上旗鼓相當,精神上互相理解,相互扶持走過了十年,最終也沒有走到一起。
在電視劇的開始,子君還不知道俊生和凌玲的情況,也經常打擊唐晶,看不慣賀涵,跟他吵架。她覺得唐晶事業再好,也沒把自己嫁出去,是個勞碌命。子君為自己擁有幸福的家庭,還頗有些優越感。
這個社會對于大齡未婚女青年也是充滿了挑剔,哪怕事業再成功,沒有家庭也不叫圓滿。只有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的,才叫人生贏家,可是人生本是曲折,哪有那么多贏家。
唐晶與賀涵分手了,苦笑著向子君重復了亦舒師太在小說《喜寶》里的名言:“我要很多很多愛,沒有愛,我有很多很多錢也是好的?!?/p>
即使相伴十年,分手時十分的難過,我們不會看到唐晶失態,失去自己的主心骨。
她知道賀涵不夠愛自己,她就可以做到及時止損,抽身離去,這不能說不是工作和經濟基礎給她帶來的底氣。
而羅子君是求過陳俊生的,只要陳俊生不離開家,她就可以改變自己。
03
羅子君的價值觀,很大程度是受她母親影響的緣故。
羅子君的母親很早就離婚了,自己拉扯兩個孩子很不容易。她一輩子都想找個男人依靠,即使年紀很大了,還穿紅著綠去舞場跳舞認識有錢的老頭,她希望找個有錢的老頭,解決以后醫療費用的負擔。
當子君碰到離婚的問題,她給子君的建議不是抓住陳俊生,就是趕緊再找一個有錢的男人來解決生存的問題。
還好羅子君有唐晶這樣的閨蜜,還有賀涵這樣的軍師,逼著她站起來。
子君躲在唐晶的家里,不愿意面對離婚的現實;
賀涵帶子君去陳俊生工作的環境,搞明白自己為什么輸給了其貌不揚的凌玲;
子君第一天上班,擠地鐵被擠掉了鞋子,賀涵不愿意接她,卻告訴她要靠自己做好充分的準備;
面對離婚官司,賀涵不但提供最重要的證據,還輕聲鼓勵她;
凌玲對子君扮柔弱,但實則步步緊逼,子君在賀涵的指導下漂亮反擊;
賀默不但給子君介紹了工作,還給她工作上的指導和諍言;
賀默幫助子君安撫孩子的情緒,給平兒組裝玩具,讓他喜歡自己的新家。
而閨蜜唐晶,則是那個逼著她不能后退,必須面對真相的人;一遍遍求自己男友幫助子君的人;在子君最難過、最低潮的時候,陪著她走過風雨的人。
在我看來,輸了婚姻的子君,依然是多么富有。
04
很多人選擇做家庭主婦并不是主動行為。比如沒有人幫忙看孩子,完全交給保姆又不放心;雖然知道放棄工作對自己意味著什么,還是選擇了這條并不輕松的道路。
我認為這也是一種勇敢,甚至是一種犧牲。
而有的人選擇做家庭主婦是一種主動的選擇。比如給孩子更多的陪伴,比如希望在職場外選擇另外一種生活的可能性。
這也沒什么不對,也沒什么不可以。
一個家庭里男女分工有差異,可能能夠更好的支撐一個家庭。
但是安全感是另外一個話題,不一定非要在職場上建立,但那是自己的價值,是不依附他人,自己獨立的生存能力。
多少家庭主婦比職場里的女人更忙碌,更上進。除了陪伴孩子,做家務,把自己打扮漂亮,還有自我學習,接觸社會,不斷精進。因為不工作,才更不敢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當有一天需要自己獨立面對生活的時候,才會更加從容。
說到底,這個社會對女人的要求已經越來越高??匆嗍娉砷L起來的我們,出得廳堂、下得廚房;既要在社會上與男人一起搏殺,也要照顧得了孩子和老人,把家里料理好。
我們更被這個社會教育得時時不敢放松,惟恐趕不上社會的變化,被大浪拋在沙灘上。這個時代,工作不穩定,家庭會變化,社會節奏快,想要一些安全感,只能靠自己。
這也不完全是件壞事,拼命奔跑的人,才有活力,不會老。
危機四伏,才能訓練出豹的敏捷;溫水青蛙,才會在溫暖舒適中死去。
而平時的努力,總比37歲完全沒有工作經驗,跌出養尊處優的環境,被逼著與年輕人一起比拼來得好。
而女人的戰場既不在事業,也不在家庭,而在自己的內心,在這一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