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學習心得5.22

【反應第二】(2.6)

故知之始已,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其見形也,若光之與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針,如舌之取燔骨。其與人也微,其見情也疾。如陰與陽,如圓與方。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進退左右,以是司之。已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謂忘情失道。已審先定以牧人,策而無形容,莫見其門,是謂天神。

譯文:所以,從“知”這個角度來說,首先是從已方開始,只有先知然后才能知他人。自知與知他人,就像比目魚一樣,是兩兩并列列而行的。對方一現形,就像光一樣顯露出來,已方就像影子一樣,立即捕捉到對方的實情。已方做到了自知,在觀察對方的言辭,從中得到已方想要的東西時,就像磁鐵取針,舌頭從灸肉中褪出骨頭一樣容易。已方給與對方的少,而得到對方的實情卻是又多又快。無論用于“陰”或者“陽”的情況。“圓”或者“方”的情況,都可以得心應手。如果未見到對方的實情,則說一些迎合對方的話,引導對方說出實情:如果得到對方實情,那么就安裝已方已經設計好的對策去行事。是進還是退,都是據此來定奪。總之,已方如果不先定,那么就不能駕馭對方。如果在已方未定的情況下倉促行事,那就是忘記得情的規律。已方先定然后來駕馭對方,做到計策謀略不露行跡,對方找不到識破已方的任何縫隙,這是獲得對方實情的最高境界。

重要詞語(要理解)

1、故知之始已.....

2、、其相知也.....

3、其察言也不失....

4、其與人也微...

5、如陰如陽...

6、未見形....

7、已不先定....

8、事用不巧

9、已審定已牧人


心得體會:在學習《鬼谷子》之前,我們的總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而鬼谷子則教導我們,要先“知己”再“知彼”,只有先了解和認清了自己,才可能有己及他,去揣摩了解他們的言行,配合《捭闔篇》所講的理論,就能更加的得心應手。

學習到目前,鬼谷子教導我們做事之前要慎重,低調以及做好充分的準備,也就是本節課所講的“知己知彼”;要做就盡量做到萬無一失,如果沒有做到這些寧可不行動,以免破壞之前所累積下來的一些成果。

黃崢

2016.5.22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期中假期結束了,養德班的學習也開始了,又開始學習了一下《伏羲教育的昨天、今天、明天》,這次學習我發現第一遍學習竟然...
    心若止水858閱讀 414評論 0 0
  • 我把你葬在流年里 從此 回望來時路 明月松崗 盡淚眼迷離 曾經繁華三千路 是我 愛你的錦繡坦途 如今呵 荒冢遍布...
    離影疏落閱讀 429評論 0 2
  • 因為gem不是動態載入rails環境的,只有app/下是動態載入
    墨耕堂堂主閱讀 224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