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天早上走出出租屋的時候,我都會遇到那個腿腳不太方便的,叫做小文的女孩。
最開始看到她下樓梯時的姿勢,以為她大概是扭傷了腳,走樓梯的時候顯得很吃力。
我一直是這樣以為的。直到某天我們并排走在了公寓前的平地上,我才發現,制約她走路的,不是“新傷”。她的腳先天畸形……
因為同住一座公寓,每天出門的時間相仿,久而久之,我和小文就像鄰居一樣,陌生的熟絡起來。我們趕同一時間的公交,坐同一班擁擠的地鐵,同是在北京漂流的異鄉人……
除了走路的姿勢外,我們之間似乎并沒有什么不同。
只是每次看著身邊擦肩而過的公交車馬上要在20米之前的站臺停靠的時候,我們總會不自覺地加快步伐。而每到這個時候,我總想拉著她往前跑。但是每次小文都是咬著牙,倔強的往前趕。我泛濫的同情心,實在顯得太多余。 公交車關門的一剎那,我和小文會相視一笑,她的笑,格外明朗。也就是在那一剎那,我總覺得自己錯了。我錯在不應該總想要用自己的同情心去“壓制”小文的自尊心。而能夠在北京這樣的城市生存的小文,已經足夠強大,她不需要誰,給予的任何同情。
“小文,你為什么想要來北京工作?”我終于還是沒有按捺住自己的好奇心。因為在常人的視角看來,小文這樣的女孩似乎更應該生活在一個相對安穩的環境下,北京的節奏,真的太快了。
“具體為啥其實我也說不上來,就是喜歡,喜歡北京而已~”
小文的答案,竟然出乎意料的簡單。
“你呢,你為什么來北京?”
“我,呃……”
對呀,我為什么來北京呢?
我只記得因為想要來北京,我和父母抗爭了很久。
如果早一點,父母執意阻攔,或者我的抗爭無效,我想我現在的狀態應該是,在老家的縣城,以一個大學生的身份,拿著一筆可能入不敷出的工資;我會在一到兩年的時間里,通過各種形式的相親,嫁給一個在父母和外人看來,工作和家庭都合適的男子;我會在婚后一年的時間里,生兒育女,相夫教子……
但是,我贏了。我終于還是背著一個“農村大齡剩女”的名號,跑到了京城,跑到了我一直想要生活的城市。至于為什么是北京,我想可能也沒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大概也是像小文一樣,單純的喜歡吧~
其實生活在北京,生活在這座常住人口有2200萬人的城市,時常會有一種孤獨感和緊張感。我們每天和成千上萬的人擦肩而過,卻沒有和任何一個人道過一聲“早安”;我們每天被高額的房租水電費追趕,卻還不斷地逼迫自己,要努力住到更貴的房子里;我們在地鐵的早晚高峰期抱怨簡直太擠,但是第二天依舊樂此不疲……
有時候想想,既然日子過成這樣,何必呢?但是如果生活重新規劃,我們可能還是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北漂。不管是小文,是我,還是無數的北漂成員。
對于我大齡闖京城這件事,很多朋友發微信告訴我,他們好羨慕,羨慕我的勇氣,羨慕我現在的生活。然后以一種崇拜的語氣,篤定地告訴我,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你以后肯定不會后悔。
那可不見得。沒準漂幾年之后,我會恍然大悟,最向往的生活可能就是簡單的一日三餐,就是普通的相夫教子……只是有一些東西,我們總想在年輕的時候極力爭取,固執地想證明自己是對的,然后放任自己去追尋一些在大家看來虛無縹緲的存在。
但是,那都是后話了。
你是因為什么,一定要來北京?這是我之前想問很多人的一個問題。
現在想想,沒必要。因為每個人追求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比較重要。所以在我們年輕的時候,任何選擇,任何決定,不一定非得要用一個理由去解釋。在適當的年紀里,做想做的事,做該做的事,該享受的時候就享受,想后悔的時候也去后悔……
Whatever!你喜歡就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