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學習(聽寫例談四層次)

以前聽寫生字,都是我讀,學生一起默寫,然后交上來我一個人判,有錯字的再發回去,學生改抄。幾次三番,往往錯字依然。這樣做下來,老師累,學生松,效率不高,效果不好。

近來,我換了一種方式。“一二二"生字聽寫法。

一次聽寫。

教師讀,一所有學生都寫,但多了一個中等生在后黑板寫。

兩次互判。

第一次互判。請一個同學到后黑板判字,圈錯另寫。其他同學轉身,一邊看邊自判。這是全班同學同時判一個同學的字,其間同時完成自判,然后七嘴八舌論“判"(針對判字的同學說對錯)

第二次互判。組內互換速判,邊判邊互講。確定易錯字,總結錯因,總結記字秘訣。

兩次交流。

各組派代表分享經驗,然后組內兩兩對本次聽寫的所有經驗進行互講。

以上教學環節,體現了鄭老師對合作學習提出的四個梯度:? 結合,組合,融合,深度融合。

“一次聽寫”是組合。

是所有學生,同時,同地,紙寫與板寫的“組合"。

"第一次互判"是結合。

將一人判與全班判結合,將判"寫者"與判"判者”相結合,將判別人與判自己相結合。"結合"使"組合"發生了更深的聯系。

"第二次互判"是融合。

將人與組、人與人"融合"起來。將不同人的錯字"融合"起來。將錯字與錯因"融合起來。將錯因與秘訣"融合"起來。

“兩次交流"是深度融合。

各組的經驗在班內交流,形成終極"秘訣";兩兩互講,是將終極秘訣通過"再融合"成為每個學生的真知識。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