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兩歲前的最后一個月才斷的奶,沒有不見面,也沒有分開住,我跟他說:“笑笑長大了,大寶寶都不吃媽媽的奶了,因為媽媽的奶已經沒有營養了,你現在要開始喝奶粉才能讓你長的高長的壯。” 兩天的時間,他睡在我的身邊,哭過一次,徹底斷了母乳。
? ? ? ?兩個月后的一天,我無意中看到家里閑置的嬰兒床上堆滿了雜物,隨即跟笑笑說:“笑笑有自己的小床,你長大了,該睡在自己的床上了。” 結果他利索的回答我:“好呀!” 到了晚上他很認真的跟我說他要睡在自己的床上,我當時抱著懷疑的心態讓他試試,他躺在小床上,很快就睡著了,半夜哭醒,我給他喝了口水后問他:”你是想睡在笑笑的床上還是媽媽的床上?“ 他毫不猶豫的說:”笑笑的床上。“ 我想看著他睡著再去睡覺,他卻跟我說:”媽媽去大床上睡覺吧!“ ?現在我每天給笑笑讀完故事后他就回到小床上,我給他關了燈,問他需不需要貝比貓(早教機)陪他,需要的話我就給他拿過來放在床邊,給他講那些聽過無數遍的故事。有時他也會說不需要,我就跟他說:”寶貝晚安,我愛你!媽媽去工作了。“ 他會很爽快的回我:”好的,晚安,媽媽,我也愛你!“
? ? ? ?有時我去參加父母課堂,不能帶他去,我跟他說:”笑笑,媽媽要去學習了,不能在家陪你,一會兒姥姥會在家陪你玩,媽媽中午吃飯的時候就回來了。“他聽到后回應我:”好的,去吧媽媽,我會在家等著你回來的。“有時我會兼職拍親子照片,也需要出去兩三個小時,我也會直接跟他說。甚至有一次,我的一個侄女過十二歲生日,我要去現場給她拍照,笑笑也會去,但我不能照顧他,我跟笑笑說:”笑笑,今天媽媽要去工作,給姐姐拍照,今天的工作比平時要好,因為在宴會期間你總能看到媽媽,只是媽媽不能陪你,所以你乖乖的聽姥姥的話,好不好?“他依然很肯定的回答我,而且那天中午,他從頭到尾都沒有找過我,直到宴會結束我去找他。
? ? ? ?我們在公園玩,笑笑在草坪上找到一根很長的干枯的柳枝,他跟我說:”媽媽你看,這是我的武器,特別厲害。“ 隨后他又彎腰撿到一根,只是沒那根長,他把長的遞給我:”媽媽,這個分享給你,你先玩吧。“ 我拿過來在空中揮舞著,為了顯示這個武器很厲害。他看了也很羨慕,過了一會兒,他就跑過來跟我說:”媽媽,我們交換一下玩吧。“我自然很高興地跟他交換。
? ? ? ?我會被笑笑以上的表現所感動。之前有個朋友說她也試過同樣的方法跟孩子溝通,可是孩子該哭還哭,該鬧還鬧呀!是呀,如果你只將我跟他說話的模式照搬,是完全不會有你預期的效果的。那么問題出在哪里?就在于你幫他建立的安全感上。這種安全感都是通過愛來給予和獲得的。許多父母可能有一個錯覺:我們越愛孩子,孩子就越依戀我們。但事實是,父母越愛孩子,孩子就越不依戀父母。因為很多經驗告訴他,父母是愛他的。這個經驗也同時告訴他,父母只是暫時離開,那種持久的愛的行為使孩子自己知道,不管父母到哪里,愛是穩定不變的。所以在陌生的環境中,這種孩子更容易產生安全感,適應環境更快,更容易得出自己的經驗,而不是別人教給的。原因是他已經建立了安全感,有了這個基礎,他也容易對別人建立安全感。而那種沒有得到父母愛的孩子,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媽媽一離開,孩子就拼命地哭,而且他會把這種愛胡亂地施加于任何地方,也就是到處尋找愛,討好別人,或是完全封閉自己,拒絕任何一種愛。
? ? ? ?那么,如何去愛孩子呢?前一篇文章中我提到過,愛他就要先了解他,當你了解一個朋友時會站在朋友的角度去思考他的問題,同樣,你要了解孩子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的問題。如果你愛他,就在你要離開他前告訴他你要去哪里,去做什么,什么時候會回來。要知道對我們大人而言,也會因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事而感到恐懼,更何況是一個還分不清什么是你什么是我的孩子呢(孩子在0-6個月間會以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6個月后他才會慢慢學著明白自己和媽媽是兩個人,這個時期,你一旦離開,他會以為永遠都看不到你)。如果你愛他,你就不會在他哭時認為他是無理取鬧,而是站在他的角度去想,他剛剛摔倒了,也許不是很疼,但他很需要媽媽的安慰。于是,你自然會在第一時間去擁抱他,告訴他:”媽媽剛剛看到你摔倒了,膝蓋摔疼了吧,我給你揉一揉。“ 哭是對情緒的發泄,你千萬別在這個時候進行說教或落井下石,因為即便是你,在情緒不好時也不愿意聽別人給你講道理或跟你說:”看吧,我早跟你說過跑的太快會摔跤!“。如果你愛他,就要在帶他打預防針之前告訴他:”我們今天要去打預防針,你會感覺有一點疼,只要堅持兩秒鐘就好,其實媽媽也會怕疼。“ 而不是把恐懼掙扎的他摁在那里,打完針后還跟他說:”別哭別哭,不疼!“ 可是打針明明就很疼呀!
? ? ? ?愛孩子有多重要!當父母愛孩子時,孩子就學會了愛一切。愛是孩子成長的最好食糧。有愛的能力是最美好的品質。愛是提升生命最關鍵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