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人都很愛史女士,爭相恐后的給她買玩具。爸爸給她買了一個不倒翁,這個不倒翁特別敬業,它確實不倒,但是它也不怎么晃啊!每次都晃不過三秒鐘。也許我們應該保留著它,等史女士進入青春期以后給她看:“如果你吃太胖,就會像這個不倒翁一樣,重心特別穩。”爺爺給她買了一捅手搖鈴之類的東西,聲光電高科技,還有最淳樸的沙錘。但是她最愛的只有一樣:手機。大概是覺得大人們每天和手機焊在一起,所以她覺得這個應該是個好東西。找不到手機的話遙控器也可以代替,大概是有了一種掌控的感覺讓她感覺良好。
三個多月的史女士經過奶奶的集訓以后初步掌握了翻身的技能,經常一翻身就溜走了,這也給喂奶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干擾,我每次都感覺在打一場運動中的游擊戰,戰況多變,地形復雜,我只能采取圍追堵截的戰術,滿床追著她移動喂奶。感覺自己變成了一個移動的奶罐子。
史女士已經明顯的有了好惡之情,還是個顏控。大長腿白凈斯文的舅舅來看她,她就沒羞沒臊的手舞足蹈的掛在舅舅身上不肯下來,賣菜的大叔逗她,她就立刻撇嘴哭泣。事后奶奶實話實說,那個大叔確實長得比較丑……
趁著新鮮,我們也帶史女士去參加了一節早教課體驗,然后結束的時候老師送了一個球給我們。爸爸說,送個球的意思就是在暗示我們:家長不努力,早教有個球用。于是史女士的早教之路就這么夭折了。
春天來了,我們約了朋友一起帶寶寶們去春游,史女士穿的吊帶背心小短褲,戴著洋氣的小帽子,白花花的小腿露在嬰兒車外面一大截。結果被路過的多個批次的若干阿姨不約而同的指指點點:哎呀那個小朋友穿那么少啊!我想說,你們還沒看到媽媽給她帶的防暑冰塊呢,用保溫杯裝了滿滿一杯,還是心形的咧!后來發現人家都是用保溫杯帶熱水,帶嬰兒粥,我們才知道自己才是腦回路比較清奇的那個。但是我們玩的也挺開心的,史女士也一切都好,并沒有著涼和“入風”。
四個多月的史女士精細能力有了大發展,主要的表現就是撕紙巾和偷菜。她會坐的端端正正的把一張紙巾撕的稀碎稀碎的然后埋頭呼呼,假裝這事沒發生過。而每次奶奶用背帶帶她去買菜的時候,奶奶挑菜她就自己薅一根菜啃,昨天是生菜,今天是蒜苗。我那幾天一回家就親切的拉著她的手問:“你今天偷菜了嗎?”
添加了輔食以后的史女士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便秘,足足五天沒有拉臭臭。全家人每天輪流給她揉肚子,小聲唱“拉妹子拉,拉妹子拉”鼓勵她,最后終于在開塞露的幫助下得償所愿,雖然整個過程中史女士哭的好凄慘。
每次我們帶她出門,就會有一堆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爺爺奶奶在她對面擠眉弄眼的逗她,但是一看到我他們就馬上又嚴肅起來。為了史女士的社交大業,我只能全程假裝玩手機,以至于會坐過站。后來我就長了記性,隨身帶個墨鏡。
半歲做體檢的時候醫生說,你們有沒有給她一個固定稱呼,讓她快速記住自己的名字?我們只好在心里暗暗檢討:我們一直在換著花樣給她起外號。乖的時候是史女士,長痱子了是史痱痱,前兩天她被奶奶和爸爸合力逮住剃了一個禿頭,奶奶就喊:“小禿瓢,你的玩具呢?”只好和醫生說,好好好,我們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