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這句臺詞,是在馮小剛的電影《唐山大地震》里。我印象很深,那天夜里下著雪,我一個人在樓下凍得發抖。地震掩埋了一切,包括無數弱小的生命。廢墟,成了絕望的代名詞。“沒了,才懂什么叫沒了。”一個母親聲嘶力竭地在廢墟里尋找她的兒女,雙手都扒出了血,卻依然沒有找到。然而眼淚并不能救人。她坐在那里,眼神空望著倒塌的斷墻殘壁,悲傷已不能形容她的心情。“沒了,才懂什么叫沒了。”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是在失去以后才懂得什么叫真正的欲哭無淚。就像我們失手打碎了一只花瓶,我們能做的只有把碎片打掃干凈。有關花瓶優美的曲線,亦或是精巧的做工,都不過是我們腦海里曾經的一道風景線。心中所有痛苦的聲音不免都歸于沉寂。我們悲天憫人,是因為我們無能為力。
我深深地能體會到中年喪子對一個男人的打擊。華仔說,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男人哭,是因為男人徹底地感受到了內心深處最無助的悲涼與無奈。我曾認識過一個四十歲的男人,是我們村里的人。他十二歲的兒子得白血病熬了兩年,但還是撒下手走了。我們村里的人都知道,他為兒子治病欠下了一大筆巨債。還沒從失去兒子這個悲痛的事實緩過來,他便背起一個包,拎著一大袋行李,出現在我們村口的公交站牌下。他一個人落寞地抽著煙,我在車站等車。“伯父啊,出門尋生活啊。”我笑著說。我很能理解他的感受,但我又找不出合適的話。他只是望望我,并沒有說話。我們默然地站著。車快來的時候,他突然跑到對面的雜貨店里去買了包茶葉回來。他神情很專注地望著茶葉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又仔細看了看包裝的密封性。“這茶葉多少錢一包啊。”旁邊有人問。“50吧,”他望著那個人。“那么貴,你被騙了吧。茶攤上只賣30就夠了。”另一個似乎很懂茶葉行情的人說。“快去換一包吧。”那個人建議道。“車快開了,算了吧,”他又低頭仔細看著茶葉上面的圖案。
人生就像一列孤獨的火車,并不總是開往春天,目的站也并不總是地老天荒。或許,地還沒老,天還沒荒,我們就在中途下車了。就像那位中年喪子的大叔,他還未好好感受天倫之樂,卻被迫面對人生最冰冷的現實。男人并不總是堅強如表面,再堅強的男人,也有傷心流淚的時候。只是他們把悲痛藏在了心里,假裝的笑成了他們最好的防備武器。“沒了,才懂什么叫沒了。”也許“沒”的意義,就在于讓你更好地思考“有”在你心中的存在感。
“沒了,才懂什么叫沒了。”但這并不是你消極的理由,它更多地是讓你重新思考“有”的意義。人總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這句話很多人都懂。但“懂”并不意味不會失去,因為我們都是人。
一棵樹也許是美的,鮮花也許是孤獨的。不一樣的視角,也許每個人對“懂”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若我們以茶道“一期一會”的精神重新審視我們的生命,每個與我們擦肩而過的人,你終會發現我們到底有多幸運。
小詩一首《暗》 ?獨自 ? 走在夜的路上 ? ?沒有草 ? ?沒有野花 ? 也沒有星星 ? ?漂泊 ? ?在生與死的河上
? ? ? ? ? ? ? ? ? ? 世界和我愛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