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簡書簡年活動的禮物。一本書,一個筆記本。
書是錢立青的散書集《青輕行走》,筆記本是簡書自己的筆記本。
輕輕翻開這本書來看,書的排版印刷質量很好。透明的扉頁下,是茫茫的草地和天邊淡淡的云,一條彎曲的小路,悠遠綿長,無盡幽深。喜歡這種朦朧的意境:腳在地上,心卻飄得很遠。呈現的是一顆文藝的心,天的盡頭,有文青無盡的思念,佳人盡是在水一方。
第一篇散文便是《牡丹之約》,心里又是一驚,冥冥中的心靈指引,正暗合了我最近的一個旅游計劃,今年牡丹花開時節,背包旅行,相約洛陽。對于古都,我總是述不盡的渴求與依戀,總是想用我有限的知識,在腦海里去觸摸這座城市曾經的模樣,哪怕是一詞一句,一磚一瓦,承載的都是一個城市的厚重歷史,承載著都是歷史文明的輝煌與燦爛。置身其中,我總會有一種怯怯地敬畏和淡淡的憂傷,車輪滾滾的歷史長河,而我,只不過是其中的滄海一粟。想起那兩句古詩,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誰人識我,我是誰人?我曾來過?不免傷懷。
筆記本是硬皮的筆記本。除了扉頁,里面便是紙張較好的空白頁。又切合了文青的愛好,喜歡這種無拘束的感覺,自由自在,隨性而為,隨心而感,隨筆而書,甚至是歡暢地胡亂書畫。抄抄詩詞,寫寫心情,記錄閱讀感受,只要是自己的,沒有格式,沒有范本,只有獨一無二,便是極致的美好。
重要的是,從此該有一個治學的態度,讀過的書,入過印象的事,都該有文字的記載,隨感,隨記,不白讀書。
春節最火的節目,《中國詩詞大會》。上一季的,和這一季的,我都是一集不漏地看完了。喜歡文字類節目,已然是一種習慣,一如我命中無該無的文字,我依然倔強地讓她出現在我的生命里。
我從來沒有刻意地去背過古詩詞,但里面的題目我應該能答對半數以上。里面除了課本詩,更多的則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篇名句,只要文字看多了,總能在這里哪里遇見過,即使不曾記得清楚,有些選項,有些理解,還是能解題的。我非常羨慕那些詩詞達人,能出口成詩,任性玩飛花令,羨慕得人不要不要的。如果沒有長期的積累,萬是不能走上央視舞臺的。百人團里,從才幾歲的孩子,到有古稀之年的長者。他們長期浸潤在古詩詞的韻律里,精神該是多么的奢華和飽滿,而他們的精神世界又是何等的桃之夭夭
灼灼其華。
來簡書寫文字不是太久,參加簡年活動也是隨意而率性,根本沒有用心。卻沒想到,真的有實實在在的禮物,這是我不曾預見的,到是讓我有點慚愧了。
只是,在文學的這條路上,不求回報,只求充實快樂,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