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吧,老步一位朋友處寫作巔峰期,每月,不,幾乎每周都有大小文章在各地雜志刊出,每年還有一兩本乃至三四本書稿出版。這種產量,估計全國能達到的不超十人。收入也蠻可觀,在當年上海平均工資兩三千元時,他年平均收入近一倍。在他,這是必須,因為他早就辭職專務寫作,要寫出工資,寫出未來的三金四金。
可,如此產量能保持么?能保持三年五年,八年十年呢?
更重要的,外部風光能持久么?與雜志、出版社關系可持續發展么?這位主編欣賞,不能保證后面主編也欣賞,前任出版社老總簽下的合約,新上任的可能不認賬。
不幸,事情正是這樣。現如今朋友早已風光不再,主編換了,寫去稿子少用乃至不用了,多家約稿,慢慢縮減到只剩一兩家了——不完全怪人,紙媒雜志本身也在減少。出版社風向也不對了,原來簽下的十年寫稿出版計劃,出了兩三本不見暢銷被干脆解除了。
這位朋友算是好的,不管怎樣,總有過風光??蓱z見,大多數寫稿朋友,寫了幾十年卻從未有過風光,許多人最終選擇了妥協,盡管仍然在寫,同時也去打工。始終堅持的呢?最差則寫到了homeless,寫到了靠老婆維生,寫到了乞討,剛傳來的消息,當年與海子一起寫詩的老木,神經可能有點問題,現在巴黎與乞丐為伍,同情者正設法援救。
去年春節吃飯,老步遇見一位久違女作家,她小說寫得不錯,為此而辭去工作??杉幢阋荒陮懯?,十篇再出集子,滿算至多一萬五,在上海能維持生活么?現在,你可以說她仍在寫,也可以說她依附老公為生。幸好,她是母親,有小孩教養。老步想起與她初次見面情景,老步問長問短,擔心她辭去工作后生計,事后有朋友傳話過來,她發牢騷:老步怎么這么庸俗!
老步庸俗?
這里正準備航船出海干自由職業者的年輕朋友是否也這樣認為?
那么,老步就再庸俗一下告你:千萬不要以為,填報身份自由職業者很光彩,各國勢利眼使領館一般視自由職業者為識字的乞丐,往往會推出拒簽的。
當然,有例外。
五百字已滿,就下回分解吧。
2014/12/7
老步補記:
昨天一篇打招呼,不算文章。
今天寫了,一周的任務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