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霾”伏外的北龍潭冰瀑

冰瀑留影

難得老王有了興致陪我去看冰瀑,卻不巧出門便被鋪天蓋地的霧霾給震住了,的確,這樣的天氣是不適合戶外活動的。給組織者東尼打電話詢問,東尼篤定的說,沒問題。于是開著霧燈,打了雙閃,在能見度不足十米的十面“霾”伏中龜速抵達了集合地點。

雖然早就熟知花場峪是革命老區,也有不錯的風景,但于我卻是第一次成行。一路上,霧霾漸漸退散,冬天的田野蕭索冷清,沿途走了若干座小橋、村莊和山丘,印象很深的一是路邊的地質文化遺址(乘車一閃而過,回來查資料也沒有查到);一是長城遺址,據說長城邊朝陽的坡上有三座墳墓,里面埋葬著因爭奪敵人機槍而犧牲的一名排長和兩名兵士;一是疑惑哪里是花場峪村,因為從見到花場峪村的村名到抵達抗日紀念館,再到去往北龍潭瀑布,一路行程近十幾公里,完全顛覆我頭腦中對于村莊的概念。查資料才發現,這十余公里所經行的還真都是花場峪村,山里人家地廣人稀,名副其實。

步行前往北龍潭瀑布,一路興致勃勃,經過景區入口,大家紛紛在鐫刻著相濡以沫四個大字的巨石前留影,拉著巨不喜照相的老王,終于留下難得的合影一張。

相濡以沫


再向前,左側沿山谷有一條山路,而前方有一條新修的水泥馬路,疑惑哪一條是正確路線時,聲稱來過的老王給出意見:這條路是新修的,肯定可以走得到,于是我們走上了違背初衷--探幽尋秘、初級強度的辛苦環穿之旅。一路沿平坦的盤山公路躑躅前行,卻不知路的終點是否可以順利抵達目的地,前后左右空曠無人,心中茫然,于是倍覺路程枯燥無味,對沿途風景也失去了欣賞的心情。幾番掙扎要放棄返程,卻不甘心未達目的,于是一面不斷在體力的消耗中氣餒、一面又不斷燃起不達目的不能罷休的斗志,終于峰回路轉,登上山頂,遠遠看到一位路邊賣山貨的老人,這也是一路上遇到的唯一的村民,簡直要熱淚奪眶而出,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啊!

指點迷津的老人


老人指點我們登上觀瀑臺,遠遠望去,冰瀑下一群人在歡呼雀躍,看著冰瀑近在咫尺卻不能親近,仍然心有不甘。但如何抵達冰瀑又是疑問。在山上看穿過腳下的峽谷即可抵達,但沿著雜草叢生、倒樹錯落的山谷走到盡頭竟是一個山崖,雖不高,但有冰瀑無從落腳。于是再次折返,繼續前行。老王雖然疲憊,仍然先行去打探路線,回來告訴我前面就有繞過五棵松去往北龍潭的山路。


觀瀑臺上觀瀑

五棵松


再次鼓起勇氣,打起精神,先前的疲乏似乎一掃而空,因為馬上就可以達成心愿的興奮使我覺得接下來的山路走起來格外輕松,跨過北龍潭的上游,翻過一座山梁,走下陡峭的石板路,終于抵達了冰瀑下。

冰瀑真的很美。

層層疊疊像盛開的碩大花朵,晶瑩剔透,潔白無瑕。

終于達成心愿、欣喜不虛此行。

北龍潭上游,前面的V形山谷就是北龍潭的所在

冰花從上而下次第盛開


冰瀑腳下聚集的人群,都在找不同角度留影。戰戰兢兢走上冰面,一面擔心腳下冰層塌落,一面又欣羨那些爬上冰瀑擺出各種pose的勇者,老王遠距離擔當攝影師的重任,結果差強人意,看在其總體還是任勞任怨(攝影師和領路人謂之勞,領錯路和累死牛謂之怨)的份兒上,就不再聲討他的渣水平了。

因為來的路上尋尋覓覓耽誤了時間,所以沒在冰瀑下逗留太久,我們就下山了。

沿山谷溯溪而下,一路濕滑,一路水聲,一路小心翼翼,一路又驚喜連連。活潑靈動的溪水,沿途沖刷過形態各異的石塊,冰雪水石,天然合一,自然曼妙,詩情畫意。

飛花濺玉

一汪凈水


期待夏季可以自駕來,必須要去瞻仰抗日紀念館和烈士紀念碑,也必須要一睹夏季里北龍潭的另一番美色。

下午返程,市區漸行漸近,霧霾竟然未散,世間煩惱依舊,心中難免就有偷得山中半日凈土的竊喜。

偷的圖,仙境啊,大攝影師,給你點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