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中國家譜文化

柳哲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家譜文化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華夏文明悠久歷史的長河中,歷經歲月的打磨至今仍熠熠生輝。通過家譜,撫今追昔,古圣先賢、仁人志士的生平事跡,力透紙背,遺留于故紙堆中斑駁的墨香里。

家譜,是穿越時空的平民記憶。百姓家族無論大小,不分貴賤,都有著豐富的家族故事。這些細微生動的家族史與個人生命史共同編織著中國歷史的長卷。平民化的尋根意識,正以不可小覷的力量,從精英階層走進千萬普通家庭。在泛著歲月光澤的歷史黃卷里,古舊家譜中附著的“資治、存史、教化”等諸多人文價值正日益顯現……

家譜乃傳家至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譜對于修身齊家,至為重要!重視家庭、重視家教、重視家風,不妨從重視家族、重視家譜、重視家訓開始。

家譜溯源傳家至寶

宋代大儒朱熹曾為家譜題詞“家寶”,足見其對家譜的重視。家譜又稱“族譜”“宗譜”“家乘”等,是同宗共族的血緣家族,用來記載本族世系事跡的歷史典籍。對歷史沿革、世系繁衍、居住遷徙、人口流動、族產名績、科舉仕宦、傳記藝文、婚喪祀典、族規家法等等,都有詳盡的記載。中國家譜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據考證,家譜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周代已有史官修譜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

家譜的編修體例以歐陽修、蘇洵所創歐蘇體例最為家喻戶曉。元代著名學者柳貫就曾說過:“大抵家之有乘,猶國之有史,郡邑之有志也。史不修,則國之治亂興亡,不可得而見,志不纂,則郡、邑之政治得失,人才出處不可得而見,然郡、邑之與國、家一理也。”(《柳貫詩文集》)清代著名史學家章學誠也曾說過:“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把家譜與國史、方志相提并論,說明家譜的重要性。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說:“我國鄉鄉家家皆有譜,實可謂史界瑰寶。將來有國立大圖書館,能盡集天下之家譜,俾學者分科研究,實不朽之盛業。”

古代司馬遷、班固、陳壽等史學家,在其史學著作《史記》《漢書》《三國志》等著作中,參考引用了不少譜牒的珍貴材料,才使史書更加完備與準確。

玉牒,即皇帝家族的家譜。宋代皇室家譜《仙源類譜》,可謂彌足珍貴。該譜記錄了宋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和魏王(趙廷美)之下六世以后的皇親世系,是今天能夠見到的最早玉牒。這部玉牒成譜年代約為南宋初年,雖然僅存殘譜一頁,但由于存世宋代玉牒極少而彌足珍貴。此皇室家譜目前只有兩件,分別藏于國家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相比之下,清代玉牒記載的內容較為翔實、裝幀華麗。現存的千余冊清代玉牒,是我國惟一保存完整、幸存至今的皇族家譜。

中國家譜,一般都有家規族訓,對于規范人生和教育子弟都很有意義。古代顏氏家訓、柳氏家訓、朱柏廬治家格言等,都是很好的德育教材。

古代學問大家,無不深諳譜牒之學。唐宋時期,以“唐宋八大家”為代表,他們既是文學大家,也是譜學大師。韓愈與柳宗元,推崇家學、家譜與家訓,自不待言,“三蘇”與歐陽修,創立“蘇式”與“歐式”的修譜范式,影響更是深遠。家族編修家譜,制定家訓,以期更臻完善,往往邀請名賢巨儒,宦游舊交,作序寫傳,參與考訂。元明時期的“江南第一家”鄭氏家族,九世同居,號為“江南首族”,治家典范。歷代帝皇推崇備至,褒獎不斷。除了族長敬業持家外,大儒柳貫、吳萊、宋濂等的積極參與鼎力支持,可謂功不可沒!

盛世修譜家族典范

2009年9月,《孔子世家譜》續修出版,這對百家姓重修全國性的“大族譜”樹立了典范,一股華人尋根與家譜收藏的熱潮,正在全球范圍內悄然升溫。《孔子世家譜》續修工程圓滿完成,為儒家學說提供了一份極其珍貴的檔案,也對政治學、文獻學、社會學、歷史學、民族學、地方史等各項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史料,同時也為海內外孔氏族人認祖歸宗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孔子世家譜》是世界上傳承時間最長、社會影響最廣泛的中國家譜之一。《孔子世家譜》詳細記載了孔氏家族2500多年的發展歷史,它也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千年家族的縮影。這個命運跌宕起伏的家族,其2000多年的變遷史,如今都濃縮在80冊共2000多萬字的家譜中。

《孔子世家譜》的續修出版,是我國政府重視家譜文化的重要體現,也是近年“家譜重修熱”背景下的一項重要成果。

在《孔子世家譜》率先出版后,目前基本編修完成或正在續修的全國性家譜的家族,就有孔氏、李氏、王氏、黃氏、陳氏、顏氏、邱氏、舒氏、方氏、柳氏等五六十個姓氏,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全國通譜,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版面世。

家譜收藏日漸升溫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家譜命運跌宕起伏,家譜收藏也隨之冷冷熱熱。解放后,中國家譜開始受到冷遇。特別在破“四舊”時期,慘遭浩劫。傳藏數千年的家譜,往往被毀之一炬,抑或運至紙廠,化為紙漿,無不令人痛心疾首!

當時一些有識之士,諸如鄭振鐸等人,曾經搶救性地購買與收藏了大量廢棄的舊家譜,一些珍貴家譜,才得以幸存。

據了解,國內各大圖書館,仍在千方百計地購買其缺藏的老家譜,同時也倡議各家族,把新修的家譜,免費贈送給公立的圖書館收藏。

目前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山西圖書館、浙江圖書館等各大圖書館,收藏的中國家譜不計其數,韓國、日本等國的不少木活字家譜,也入藏其中。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熱衷收藏家譜,館藏中國家譜數以萬計。

隨著中國家譜熱和尋根熱的興起,家譜收藏悄然升溫。民間收藏家譜的愛好者,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為了研究而收藏,多是學者;另一類則是為了投資增值而收藏,多是企業主。

家譜,乃為家族私藏,一般不會輕易轉讓或出賣。近年來,面臨資源短缺,價格猛漲,收購與收藏家譜,亦非易事。

在一二十年前,能夠認識到家譜的意義和市場價值的人,寥寥無幾。只要愿意出錢投資,購買一卷家譜,只需五十元、一百元;花上千把元,整套家譜,就可括為囊中之物。

我認為,收藏名人家譜以及名人編修的家譜,市場增值空間較大。家譜的價格,畢竟不是買賣白菜,無法“一口價”!而應根據家譜的版本早晚、品相好壞、存量多寡、內容優次、名家題詞有無等因素,來衡量判定其市場價值。

譬如我收藏的一套《施氏宗譜》,既有柳貫、宋濂等名人的序文,亦有朱熹題書的“家寶”手跡等,該家譜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少則可賣一兩萬元,如果參與競拍,賣上10萬元,也不足為奇,畢竟家譜是“無價之寶”。

不過,我本人,并不提倡家譜市場化。如果手上收藏有本家族的家譜,不論別人出價多高,也不要動心,永遠珍藏為上。家譜畢竟是“傳家寶”,市場有價,精神無價!

近年來,中國家譜熱,風靡全球。國內外不少有識之士,先后發起創辦了不少家譜公司、家譜網站與家譜社團,從事家譜文化研究與市場開發。其中中國家譜網(尋根網)、美國某公司創辦的家譜網等,皆因各自為政,或水土不服,或管理不善,而自生自滅。如今缺乏一個與泱泱大國相匹配的、全國性的家譜學術平臺與綜合門戶網站。

炎黃一脈,萬姓歸宗。為了推動中國家譜文化復興事業,讓家譜走進千家萬戶,愿更多的人,來關心與支持家譜研究與收藏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想,竭盡綿薄之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柳哲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家譜文化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華夏文明悠久歷史的長河中,歷經歲月的打磨至今仍熠熠生輝。通過家...
    柳志儒閱讀 266評論 0 0
  • 漫談中國家譜文化 柳哲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家譜文化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華夏文明悠久歷史的長河中,歷經歲月的打磨至今...
    柳志儒閱讀 1,738評論 0 0
  • 柳哲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家譜文化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華夏文明悠久歷史的長河中,歷經歲月的打磨至今仍熠熠生輝。通過家...
    柳志儒閱讀 298評論 0 0
  • 柳哲 家譜乃傳家至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譜對于修身齊家,至為重要!重視家庭、重視家教、重視家風,不妨從重...
    柳志儒閱讀 240評論 0 0
  • 柳哲 家譜乃傳家至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譜對于修身齊家,至為重要!重視家庭、重視家教、重視家風,不妨從重...
    柳志儒閱讀 164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