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525心理網我的辦公室網友的一個提問,結果我回答后老顯示我用敏感詞匯,雖然我檢查了三五遍還是沒發現那個詞語犯規,可是依然無法通過,恰好又比較有代表性,所有拿出來掰扯一下。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刺猬取暖的故事。兩只小刺猬在冬天想要相互依偎來取暖,可是他們距離太近會被彼此的刺刺傷,可是太遠又感覺不到溫暖。還好可愛的小刺猬并沒有轉身而去,他們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距離來取暖。
其實人和人之間也有這樣一個距離,我們知道親密的人之間的距離就比普通的人要近很多,從兩個人走路的姿勢就可以看出來,如果兩人感情好,他們走在大街上可能是勾肩搭背或者手牽手。如果兩人感情一般兩人之間多少有些距離,如果只是普通同事,兩人之間會有一臂遠的社交距離。
這個距離的遠近其實是人的心理邊界決定的。戀愛初期大家會進入一個沒有邊界的高原狀態,恨不得就好成一個人。可是等高原狀態結束,戀人們就會根據自己的心理邊界來重新劃出彼此的楚河漢界。
一個安全感比較強的人,往往他的心理邊界就會比較窄,所有愿意別人和自己親近,別人的親近讓他感覺到的安全和幸福,而一個敏感的人,他的心理邊界會比較寬,當別人過于和自己親近的時候,就會產生不適感,會緊張會焦慮,這個時候就會潛意識做出一些破壞感情的事情,這并不是他對自己的感情不滿意,而是他需要找到合適的位置。
偏偏這個時候另一方如果不清楚他的反應,就會認為自己是不是做的不夠,反而會緊追不放,這種緊追就會讓心理邊界比較寬的一方感覺更加不安,反而想到了逃避。最終可能就是分手了。
其實這個時候的分手,并不是對對方不滿,而是無法適應這種親密關系,而做出的一種自我保護。當兩人真的分手,心理邊界寬的一方往往會回憶過去的美好,陷入后悔之中。
為什么心理邊界寬的人在面對親密關系的時候會感覺不舒服,而不是安全呢?
這可能要從成長經歷說起,心理邊界是我們從小因為成長經歷而逐漸建立起來的,也許是家庭關系中本就疏離,比如父母感情一般,同時自己也屬于徘徊在家庭的邊緣。或者是曾經因感情而受傷想要保護自己,不管具體什么原因,邊界已經建立,這種行為本身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而產生的自我防衛,沒有對錯。
當我們發現自己的心理邊界影響了自己的幸福的時候,我們就需要適當的調整自己的邊界。比如試著接受對方的親密,緩慢的放對方進入自己的領地。當自己有了不安全感的時候,試著問問自己,我這種不安全感是來自于對方,還是來自于我自己的過去。平時也多和戀人溝通,嘗試找到彼此合適的距離。畢竟戀愛并不是越親密越好的,兩個人還是需要一些自己的空間的。
正確認識戀愛的過程,選擇適當的舞步。
戀愛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由激情,緩和到平淡的一個過程。我們可以把它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屬于你好,我好,我們特別好的高原階段,這個時候兩個人幾乎無話不談,而且看到的都是對方的優點,彼此的心理邊界幾乎是沒有的。第二個階段是你不好,我不好,我們都不好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兩個人開始彼此挑刺,看到對方的缺點了。很多伴侶都是因為沒有走過這個階段而分手的。第三個階段是你不好,我不好,但是我接受。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更加合理的看待伴侶的優缺點,并且愿意去包容他的缺點,一般到這個階段,感情就會穩定,我們也可以考慮進入婚姻了。
但是伴侶進入感情的三個階段并不是同步的,可能你處于第二階段的時候,他還在第一階段,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他粘著你,而你討厭他,分手也就在所難免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需要讓自己等一等,試著調整自己的戀愛階段,如果自己走的太快了,就讓自己慢一點,彼此配合,最終我們一定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
戀愛-婚姻,這條路并不好走,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不停的修復童年的創傷和完善自我,這更像是一條成長之路,當感情出現問題和困惑的時候,積極的尋求幫助,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愿每個有情人在感情的路上走的更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