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6夜讀《中庸》

公元前484年,孔子結束了長達14年的流亡生活,結束了所謂的周游列國,回到魯國。當時魯國的國君就是魯哀公,可以由此斷定,《中庸》所記載的關于孔子與魯哀公的對話,發生在孔子結束周游列國之后,這么多年政治生涯的廣泛閱歷和顛沛流離,極大地開闊和豐富了孔子的政治理念,也才有了超越于《論語》之上的更加高超和通透的政治思維。

可以說,此時的孔子,政治目光已經不再局限于魯國,而是把自己放在整個周王朝的架構中審視歷史,審視天下政局。

《中庸》第二十章第五段落,孔子對前述治理天下的九個原則進行高度梳理概括,治理國家必須遵循九個原則,但實行這些原則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任何事情,都要提前有所準備,主觀意志向最好的方向去努力,但也必須考慮到各種客觀因素和現實矛盾,做最壞的打算。只有從好與壞兩個極端,兩種結果通盤考量,在制定決策時才能確保客觀。

預,事先,提前,在事情還未發生之時,在指令還未行動之前,做好計劃。精神與物質上有準備,就能隨時處理突發情況,把各種可能因素考慮在內,這樣做事情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

“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開口說話之前,打個腹稿,在心里想清楚,面對的是誰,想表達什么意圖,用什么方式表達會取得最好效果,遇到對方質疑反問該如何應對,這樣,在與人談話時就不會像小孩子剛學走路一樣跌跌撞撞,磕磕絆絆。能夠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緒,是一種社會能力。

做事情之前,考慮清楚,想達到什么目的,采取什么方式達到目的,遇到困難和阻礙該如何解決,需要調動哪些資源,需要協調哪些關系,有沒有應急預案,把事先功課做足做好了,一旦遇到障礙就不會困頓,不會手忙腳亂束手無策。

行動之前,有計劃有目標,有方法有措施,堅定必勝的信念,堅定路線是正確的,無論最終出現任何結果,都不會愧疚,不會后悔。人生沒有任何事情是一帆風順的,也沒有任何事情是絕對按照人的主觀意志發展的,這里的不疚和孟子的“盡心”思想有類似之處,只要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哪怕最終事情不成,那是老天爺的安排,作為人,絕不后悔。

走路之前,選準方向,定好目標,世上沒有窮盡的道路,道路不通,可能是我們需要調整方向,該拐彎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關于本書的評論 此書是對儒家這一人類歷史上也許影響最廣、流傳歷史最為悠久的倫理和精神傳統的深思和啟發式的闡述。它具...
    雷雷有話要嘚吧閱讀 1,479評論 0 4
  • 孔子生平 &貴族出身 孔子的祖上是宋國的貴族,先祖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周初“三監之亂”后,為了安撫商朝的貴...
    珝兮閱讀 866評論 0 4
  • 《四書五經》古文附譯文經典全本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中國儒家經典書籍。是南宋以后儒學的基本書目,儒生學子的...
    觀茉閱讀 12,619評論 0 13
  • “機遇,青睞于那些有準備的人。它,不相信眼淚:與怯懦、懶惰無緣!” 機遇猶如手中的流沙稍縱即逝,它...
    溟夜星辰閱讀 649評論 2 5
  • 她從來沒想過這時候遇到他。 這時候指什么呢?畢業四年,仍然做著小職員,依然素面朝天,依然不善言辭,依然卑微到塵埃里...
    日進斗金閱讀 259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