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父母老師總是教育我們,抽煙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中學的時候,抽煙似乎是壞孩子的專利和標簽。
十八歲那年,我進入大學,同宿舍有兩位煙民。也不知道從哪一個時刻開始,我成了第三個。從此,那一根根十厘米的圓柱體陪了我近二十年。
吸煙有害健康,這句話不知道是誰最早提出來的,但凡知道香煙的人,估計都知道這句話,但凡抽煙的人,估計都不喜歡聽到這句話。不過在內心深處,我們都知道,這是對的。
任何有組織生物體只要還有生命跡象就要呼吸,呼出體內的二氧化碳,吸入空氣中的氧氣,進行新陳代謝,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不吸煙的人,每天都能吸入大量的新鮮空氣;而經常吸煙的人,卻享受不到大自然的恩惠,吸入的不是新鮮空氣,而是被煙霧污染的有毒氣體。
戒煙第一次被正經的提上議事日程是為了下一代,當時從優生優育的角度,戒煙限酒,我堅持了大概十個月。十個月并不是一根煙也沒有抽,也就是說半戒煙狀態,喝酒、熬夜的時候我還是會冒上兩根,以至于后來經常會約人喝酒,其實是為了找個抽煙的借口,減輕自己的負罪感。事情的發展總是不由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十個月過去了,下一代似乎沒有要來的意思,于是復吸了,第十一個月,我的女兒神奇的到了她媽的肚子里... ...
隨著年齡的增長,香煙對身體造成的傷害表現越來越明顯,口干、口臭、嘴里沒味、頭暈、頭疼各種癥狀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吸煙,反正是越來越多的在我身上出現。最讓人受不了的就是總覺得有口痰在嗓子眼里,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咳嗽兩下,吐出一口老痰,然后渾身舒暢一陣,這也許是一天中嗓子最舒服的時候了,估計長期吸煙的人對我上述的癥狀都是深有體會吧。
第二次戒煙在一次偶然中必然的開始了。記得那天早上,坐到辦公室,習慣性的掏出煙盒,抽出一根,瞄了一眼,還有兩根,又忘買煙了。過了沒一會,一位同事進來談事,看到桌上的煙盒,隨手抽出最后兩支,遞給我一支,點上,說事。等到我再想起抽煙的時候,煙盒已經空了,做了一陣思想斗爭,懶得起身出門去買,最后想,不行就戒了吧。就這樣,開始了長達一年半的第二次戒煙。
第二次戒煙在孤獨寂寞的住村生活中結束了。就像馬克吐溫說的“戒煙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我最少戒過三千次”,我又增加了一次。
困難與折磨對于人來說,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錘,打掉的應是脆弱的鐵屑,鍛成的將是鋒利的鋼刀。——契訶夫
又一年過去了,復吸之后煙量明顯增大了,身心都受到了無比的煎熬,人最痛苦的莫過于明知道一件事是錯的還是控制不住自己去做,知錯不能改,自責莫過于此了。
下午,身上的煙又抽完了,不過車上還有一條,猶豫了一會,我還是下樓去取了上來。
看著桌子上的煙,感慨萬千,矛盾重重,一次次的下決心又推翻,糾結的時候點上一支,抽兩口又負罪感涌上指頭,按滅,反復幾次后,淡淡做了決定。
就此別過,永不相見了,陪伴我二十年的香煙。
不問前程如何,但求落幕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