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舅

168cm左右的個頭,精瘦的身板,不善言辭。這就是二舅給我最深刻的印象。二舅今年大概五十多歲,從小到大一直是和我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包括結了婚有了孩子這種生活方式也未曾改過。二舅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除了干農活就是偶爾給別人家蓋房子賺點錢增加額外的收入。

有段時間,村子里掀起了一股“打工潮”,好多人都出跟著潮流走了出去但是二舅沒有。一直在家里守著外公外婆和他的二畝三分田。

二舅喜歡寫作,而且發表過很多作品。雨天的時候沒有辦法去田里干農活,就會把自己反鎖在屋子里一整天(吃飯除外)。我知道他又開始寫作了,一輩子都是在和農地打交道的他并不會用使用電腦和手機寫作,所以都是一字一句用正楷規規矩矩的寫在白紙張上。就這樣從年少輕狂一直寫到年逾半百。二舅寫的一手好字,村里無論誰家有紅白喜事總是請二舅去記賬。外婆說二舅高中時候學習成績特別的好,家人、老師都對他抱有很高的期望覺得他一定能考上大學。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那一年,他落榜了。所有人都知道他落榜的原因。

一支筆、一張紙支撐起一個世界

二舅家的櫥窗上有一摞厚厚的證書,旁邊還擺著各式各樣的獎杯。獲獎證書夾著許多邀請函,都是一些出版社寄過來的,其中還有一個是北京文化館寄過來的邀請二舅去做館長的。但是他并沒有去,依然在家里種著屬于他的二畝三分田。

“哇,二舅好厲害呀。好多出版社給他寄邀請函,他為什么不去呀?”拿著一張張邀請函,我感嘆到道。

“我爸就是楞,那么老實什么都不去,寫了大半輩子書發表了那么多文章也沒看他拿過一篇稿費?!北砻眯绷艘蛔雷由系哪寝窈竦淖C書說道。

我記得當年外公還在世的時候經常數落二舅瞎倒騰,說他一天到晚蒙頭寫就是寫不出什么名堂。但是二舅并不理會這些還是一言不發自顧自地蒙頭寫作。

我想二舅不是寫不出名堂,要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的出版社給他及邀請函,桌子上也就不會有那么多的證書和獎杯。之所以不去計較是因為他是從心底里熱愛寫作的,并不是為了名利才去寫的。


令人羨慕的見證


他家里有一本《民間作家簡介》的書,里面有一篇是介紹二舅的,顏練習二舅給自己起了筆名,不好聽但是很有深意。

后來,二舅出去了。不是去赴約某家出版社,而是被當年跟著“打工潮”出去的舅媽回來硬逼出去的。聽我媽說二舅現在在外面給人家當保安,剛去的時候上班也帶著書刊。后來被領導說了才不帶,不上班的時候還是像在老家一樣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寫作。


因為熱愛,所以堅持

我常常在想若不是生活在那個年代二舅的人生會不會和以往大不相同,會不會?那是一個有口飽飯吃,就會覺得世界很溫暖的年代;那是一個念書都很奢侈的年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