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故事:她比較極端,認為一個人不是好的就是壞的,很容易因某一句話不同心理就否定一個人,認為他是“壞的”;也很容易因為別人舉手之勞的幫助而肯定一個人,認定他就是“好人”,看完我深有感觸,曾經的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1
社會很復雜,人性很復雜,評判斷定一個人又怎能簡簡單單的非黑即白呢?
前段日子,去看電影《找到你》,一個母親歷經艱難去尋找自己的孩子,在母親的角色里,她是無比的偉大;但是她為了救女兒,卻又出賣著自己的肉體與靈魂。如何評價?不好評價。
我們每個人都沒法單一地去對她這個人物形象進行評斷。因為這就是現實,撕扯才是生活,沒有絕對的黑與白,也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如果真的以所謂的單一標準去進行評判,那也只是道德綁架,強拉硬拽,毫無意義。
2
“非黑即白”、“不對就錯”的觀念,是一種頑疾,其根本問題就是——見識淺薄,思想狹隘。
因見識淺薄,思想狹隘,所以不求上進,就像井底之蛙一般,只看見井口一般大的天,認為世界也就那么大,事情不是白的便就是黑的。
就像早年間天涯論壇上血淚深扒的鳳凰男,現在知乎上萬眾吐槽的“處女情結男人”,這些都是狹隘不自知的典范,無知方更顯刻薄。
心胸狹隘,自負,缺乏包容,非黑即白,你活的往往會更累。
智商很高,但你的情商卻很低。就像杠精:你的觀點都是錯的,我的才是對的,我就是懟你,懟你沒脾氣。但你是否知道,你的一時之爽,已經在不經意之間“舉目四望,盡皆敵人”。
3
人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五彩斑斕的,如果你的世界里只有所謂的黑與白,光明與黑暗,想一想,那是多么單調與壓抑啊!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孩子是單純的,也是最容易以單一標準來判斷事物的,他們需要見識,需要成長。而多經歷事情,多讀書,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武裝,才能夠讓自己以更加開闊多元的眼光看待問題,才能更好地在生活洪流中逆流而上,不懼艱危。
學會接受,學會包容。人與人在一起,才構成整個社會。社會不僅有你一個人,還有其他人。有時候學會“退一步海闊天空”才是真正的智慧。你敬他人一尺,別人會敬你一丈;你損別人一下,別人有可能就會長時間報復。
學會與人為善,是真正的智慧。
也愿你我所有人,都能夠更好地看待世界,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