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金錢,在本金和利率固定的情況下,你的時間越長,產生的利息自然也越多。所以這時候,早出發的人當然有明顯的“先發優勢”。
但是知識則不同,它的利率并不固定,而取決于你自己。
就像我們說過的,在某一個時期你的能力和知識能夠產生的其實是“負利率”,那么這時你投入的越多,損失的也越多。
想明白這個道理之后,就不用再糾結于自己是不是出發得足夠“早”。因為即便你出發的早,也未必能比別人先到,出發后的增長率,以及相應的持續時間才是關鍵因素。
這是鐵定的事實:“早”本身,根本不是核心價值,因為我們已經知道我們要追求的是“長期增長”,是“長期年化復合增長率”。
所以,作為投資者,任何時候都要明白,在這個領域里,一切“自以為是的自高自大”都只不過是“還沒走到那個地步”而已,絕大多數到時候就明白自己究竟有多差多弱了——當然,這世界的真正殘酷在于,它實際上根本不給那些人“到時候”的機會,也因為那樣的人就不可能走到那個地步。
很多事情嘴上說說都很容易,但要真正做好不見得有那么簡單。
這也是為什么,大家時常想起要多問自己一個問題:
什么更重要?
現在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事情,在過去的那個時間點是否有它的合理性?這多半取決于你是否經常問自己上面的問題。
認清自己的能力,知道哪些機會可以把握,哪些機會重來一次也不屬于自己,這樣才會避免不必要的懊惱和自責。
在做事方面,相比起把事情做對,更重要的是:做正確的事情。
因為只要這件事情大體上是正確的,即便你出發的比別人晚一些,做的效率不夠高,最終也能獲得相應的回報。
所以與其平時總在抱怨錯過的機會,不如把注意力和時間用來回答上述的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