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為什么愛喝酒?

文/劉小蚌

圖/Dion Salvador Lloyd 海

1

我在大雜院中長大,記得小時候,每當暑假傍晚,周圍的街坊都會在吃完飯洗完澡的時候,聚集在院口的老榆樹下乘涼,我們負責瘋鬧,家長負責嘮。當我們玩兒美了,瘋累了,回到麻麻身邊。

如果碰上麻麻心情好,會在你回來時買上一瓶可樂,冰鎮、帶氣兒,頓頓頓頓頓幾口下去,打一個滿足的氣嗝兒,開心著蹦蹦噠噠的把家還,好心情持續一整個晚上。

沒有煩心事兒的整個童年時期,夏日傍晚的冰鎮可樂,都是我惦念的味道,簡單、活力、透心兒涼。

可伴隨著成長……可樂這種直爽的碳酸飲料,好像已經無法滿足我的味蕾了。

2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與酒精相識,記得是杯白酒

不記得多少度,只知道酒量不好的我頭腦暈眩,反應變慢,無法思考,好像全世界都變得異常簡單,只有好、壞,喜歡、不喜歡,醒還是睡……全世界都不再有猶豫不決的灰色地帶,一切非黑即白,簡單的就像回到小時候。可輕飄飄,隨時起飛的感覺又清晰的告訴你,只有酒精,能讓你在混沌的、壓力橫生的世界中短暫的麻痹自己。

可還沒痛快多會兒,我就斷片兒了……

白酒度數是真高,懵逼速度是真快……

之后我又嘗試喝啤酒,三兩朋友,覓一串兒店,來一打啤酒,幾多燒烤,胡吃海聊。可啤酒度數有點低,跑了不知道多少趟廁所,也沒high起來……

后來投奔了紅酒,那時候的俺還是個傻白甜,以為紅酒就是紅色的酒,當別人送我白葡萄酒時,我還以為人家被騙了,自以為是的在內心嘲笑了許久許久。直到后來才發現,俺才是那個傻子……

葡萄酒分類:紅葡萄酒、白葡萄酒、桃紅葡萄酒和起泡酒

白酒喝了懵逼,啤酒喝了尿頻,于是俺轉戰紅酒。

一杯晶瑩剔透的紅色液體,氣場強大,仿若握住酒杯,我就會成為一個更真實與放松的自己,發復雜的情緒和壓力,化作杯中香氣十足又變幻莫測的味道。這時,我喝的不是酒,是情懷。微醺剛好、解壓剛好、發泄剛好,一切都剛剛好。嘗酒與長久,清醒與自省,微妙的保持著某種平衡。

孩子才會放肆,成年人只能克制;

孩子才能撒野,成年人只能理智;

孩子才能簡單,成年人只能裝簡單。

長大了,就回不去了,

誰都知道酒精不是好東西,

但想釋放卻只能依靠她。

七情六欲人皆有之。

我真的很想像小時候一樣摔倒了爬起來,撲到麻麻懷里放聲大哭,能得到一瓶娃哈哈做安慰;我也想渴了、餓了、哥哥姐姐搶我玩具了大哭一場,就會有人來安慰來哄我。

可是現在呢,摔掉牙了也要把血咽下去,因為我是成年人;渴了餓了,就去奮斗,因為除了我自己沒有人有義務對我負責。

我不敢放肆、不敢撒野,只能用盡全力在這個世界中繼續拼搏,為自己為父母為家庭為孩子,我別

無選擇……

我知道喝酒不好,所以會去關注每日合理的攝入是多少。

責任,這兩個字,教會我拿捏。

男生一天不超過250ml(1/3瓶)

女生一天不超過150ml(1/5瓶)

這就是拿捏的,超過了,

身體難以代謝,會傷身。

喝出來的經驗:

白酒和啤酒喝完,

口氣是臭臭的,

但喝葡萄酒會留余香,

不信你試試。

毛頭小子愛碳酸飲料,如童年的我們;

成熟的朋友愛紅酒,如想回卻回不到童年的我們。

在喝酒的路途中,我不奢求葡萄酒化身我冬天溫暖的手套,夏天涼爽的冰飲,只求在現實的生活中,修煉自己,少一些需要酒精的時候。

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深處亂世,卻童心不泯才是我的最終追求,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野,而酒精,只是我們在叫做“修煉”這條路上的拐杖,希望早日脫拐、健步如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